山歌好比春江水一条春江水,多曲民歌情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这首广为国人传唱的经典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凝结了几代人的记忆,彰显出跨时代的民族文化,成为超越时空的集体记忆。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广西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三集音乐纪录片《山歌好比春江水》登录卫视平台和大家见面,分为《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大地飞歌》三个篇章,全方位地向观众展现广西民歌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魅力。看过前两集不难发现,广西民歌贯穿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并逐渐生成标识性的多彩文化。

古老而又契合

云雾缭绕的山顶、唱着山歌的孩童、少数民族服饰的妇女、青山环绕的村寨,画面的丰富色彩搭配着动态的云卷云舒,幸福的热情洋溢填充着解说的娓娓道来,随着开篇美丽画卷的展开,悦耳山歌悄然登场。要问广西民歌有多久远的历史,就请跟随第一集《源远流长》的脚步从公元前开始说起。

据《汉书·地理志》相关记载,当越来越多的中原人进入岭南地区、两广地区的各民族向外迁移,中原文化就与岭南文化不断交融,成为中华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时期的《越人歌》,不同于大多凭借口耳相传流传至今的原生民歌,它是有古籍记载的越人最早的民歌:“今夕何夕兮?得与王子同舟”,传递出女子的美好愿望。随着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广西民歌中较多运用《诗经》里“兴”的手法,且自唐宋以来的古籍中大量出现了有关广西少数民族先民酷爱歌唱的记载。

此外,壮族先民借鉴骈文讲究对仗和声律的特点,与当地文化融合创作出“四六联”这一独特的民歌体裁——“汉字壮唱”,讲究押韵、优美错落、传唱至今。

无论何时何地,广西人民都热爱歌唱。他们唱起《农家季节歌》期盼有个好收成,唱起壮族“勒脚歌”表达情爱;在客家围屋,有兼具黄河流域汉族民间音乐音调和广西本土民间音乐特点的客家民歌《月光光》;在海边,有搭配传统乐器独弦琴的京族民歌《过桥风吹》;待嫁的瑶族姑娘会唱起《绣嫁衣》,水上的疍家人会唱起“鸡仔大捉去卖,卖得几多钱”的船歌《睇龙船》……所谓“依田唱田歌,靠山唱山歌,傍水唱渔歌”,这些散发着农馥乡土气息的民歌,正是在本土的生活实践和文化交流中诞生,有的还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中。

民族而又现代

广西如此丰富多样的民歌不仅是民族的见证,更是文化的瑰宝,需要大力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那坡县融媒体中心的壮语节目主持人黄秋丽,开办了一档《山歌赏析》栏目,在被誉为“广西民族音乐富矿”的家乡守护、传承民歌;新一代壮语音乐人莫掩策,从民歌中吸取营养创作《月亮》,将壮族嘹歌推陈出新,并在壮族歌手韦晴晴的演绎下登上世界舞台。是他们的不懈努力,让广西民歌在一代代的传承和积淀中生生不息。

“列宁岩办讲习所,东兰壮族去报名”。这首流传于广西东兰县的山歌,是土地革命时期,韦拔群为发动群众而把革命道理写成山歌,通过印成册子宣传、百姓口口传唱,点燃了大山里的革命火种,并一路陪伴革命道路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们深入民间记录、挖掘、整理民歌,将其从乡间田野带到艺术殿堂,也使其得到新生,第二集《枝繁叶茂》就带领我们一起了解广西民歌是如何发展演化的。

《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和《天上星星伴月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红色歌曲的代表作,前者由壮族作曲家韦苇根据广西凤山民歌《红军北上去江西》改编而成,后者由壮族音乐家李志曙来到民间采风,记谱译词加以艺术创作而成。广西人还善于用歌声来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情厚意:基于年见到毛主席的经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的喜讯,古笛和刘艾于年一起创作了《毛主席来到我广西》,道出了广西人民的喜悦和心声;音乐家把壮锦作为壮族最有代表性的音乐符号,改编创作歌曲《壮锦献给毛主席》。

还有一些传唱度极高的作品也来自广西,如《赶圩归来啊哩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呈现出改革开放后的繁荣景象;广泛采用广西、云南少数民族民歌曲调创编的《爱我中华》,自年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南宁举办之后成为永久会歌,体现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亲如一家的爱国主义情怀。

多元而又立体

广西宜州流传着歌仙刘三姐的传说,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正是柳州彩调剧《刘三姐》的主题曲。但鲜为人知的是,《山歌好比春江水》来自桂北民歌《石榴青》,是一首姑娘送情郎上战场的励志歌,后来人们改“红河水”为“春江水”、“哪怕”为“不怕”,延续了坚毅和无畏的精神。

为了深挖歌曲《刘三姐》的内涵,世代的人们对《刘三姐》进行了各种艺术体裁的创作。排演歌舞剧《刘三姐》,四进中南海怀仁堂并得到毛主席的赞赏,先后又在20多个城市巡演,全国汇演达多场;改编上映电影《刘三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彩色风光音乐故事片,并创下我国故事片在国外发行的最高记录,其中的插曲如《你歌哪有我歌多》《采茶歌》《世上哪见树缠藤》成为广西的独特标签。无论何种形式的改编创作,都汇集了广西各地民歌的精华,以“歌曲”为主线贯穿始终,既让人们对中国民歌有了全新的认识,展现了美丽壮族的形象,使“刘三姐”的形象丰满化,又让山歌成为广西的一张文化名片。

除了《刘三姐》,广西精心打造的舞台剧也都从广西民歌中吸取了养分,在打造民歌艺术的同时紧跟时代、扎根人民,使民族特色愈发鲜明。具有新世纪舞台艺术水准的精品剧目——民族音画剧《八桂大歌》,贯彻“取之于民还之于民”的创作理念,公演至今十多年,成为广西继《刘三姐》之后的又一个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

广西的多样地貌、多彩语言,复之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生产生活方式,孕育出地域特征明显、文化底蕴深厚、现代气息浓郁、品牌力量坚实的广西民歌。其源远流长的文脉,恰如“山歌好比春江水”,从源头出发流向远方,从过去唱到未来,从高山流向海洋,从乡间传往世界,动听、悠扬、纯净、自然,你且继续听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37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