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脱贫攻坚成就之东兰

白癞风初期图 http://nb.ifeng.com/a/20190516/7305640_0.shtml

“我们现在从金城江区过高速公路回东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在路上的时间比过去减少一个小时。”谈及广西东兰县的变化,切学乡车主罗庆念脱口而出。

年11月28日,途经东兰的河百高速全线通车,自此,东兰县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别人眼中一条普通的高速公路,却是老区人民70年来翘首以盼的发展之路。这条路,也成为东兰县甚至河池市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线路之一,革命老区有了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连接东南亚的新途径,让东兰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河池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兰人民凭着“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拔群精神”,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东兰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1先辈足迹英雄浩气贯长虹

东兰位于广西西北部,县域总面积平方公里,辖6镇8乡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1.17万,是东巴凤世界长寿金三角的核心区,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清水秀、风景独好的山水小城。历久弥新的红色基因、星罗棋布的自然景点、秀美旖旎的山水风光、浓郁奇特的民族风情、悠远奇异的铜鼓艺术、独一无二的长寿资源,使这里充满了无限魅力和神奇风韵。有着将军之乡、铜鼓之乡、长寿之乡、乌鸡之乡、板栗之乡“五乡”之美誉。

东兰也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正义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东兰全县有多名革命志士参加红军、赤卫队和地方游击队,有多人随红七军远征北上,参加了红七军的七千里长征和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锻造成长了韦国清、韦杰、覃健、韦祖珍、覃士冕5位共和国开国将军;有多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后仅登记在册的东兰革命烈士就达人,居广西之首,功垂史册。

特别是韦拔群带领东兰人民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先河,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韦拔群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的好领袖、党的好干部。”“韦拔群是个好同志,我过去搞农运,有些东西还是从韦拔群那里学来的。”

东兰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国情怀和救亡图存精神,体现了一个深穷山沟同样有着担起抵御外侮的责任气魄,也同样走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物。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优良品质早就传承在东兰人民的血脉中,涌动为一脉像红水河一样强悍而坚韧的激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

2凤鸣九天齐心协力战贫困

实现老区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这是先烈先辈们的夙愿,也是当代人的心愿。

当历史的脚步迈进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团结奋进的东兰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誓让老区换新颜,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展热潮。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深圳市龙华区、自治区总工会、北海市等后援帮扶单位,在项目安排、资金支持、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给予倾力相助,使东兰的发展如虎添翼。

东兰县委、县政府主动扛起东兰发展的“千斤担”,把人民过上小康幸福生活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主要领导既当“一线指挥官”,又当“攻坚排头兵”,在基础设施大会战、易地扶贫搬迁、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重大重点工作上冲锋在前、包干认领、以上率下,激发全县人民挪穷窝、拔穷根、换穷业的壮志豪情。

面对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大石山区、国定贫困县和深度贫困县这一特殊县情,作为后发展、后开发、欠发达县份,东兰县在脱贫攻坚的历史机遇下,结合“生态立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发展战略,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就业培训、基础设施、健康教育、兜底保障等脱贫措施落实,深入实施脱贫摘帽工作。年底,全县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23.27%;有73个贫困村和17个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面上村;深度贫困村50个。经过不懈努力,-年共出列71个贫困村,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为1.66%。年5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东兰县脱贫摘帽。

3走向辉煌不忘初心奔前程

巍巍魁星楼迎风矗立,滔滔红水河奔流不息,仿佛吟唱着一支欢乐幸福的歌谣。这是一曲东兰人民万众一心战贫困的赞歌,更是一曲老区人民豪情满怀奔小康的颂歌。

当翻开东兰经济社会建设光辉一页,硕果累累:

——东兰县年财政收入从1亿元增长到3.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1%。

——全线长达公里的红水河青山倒影,波光粼粼,养育着这片绿色沃土,森林覆盖率从年的73.43%提高到84.25%,跃居河池市第一位,生态效益凸显。东兰被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11个部委列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户,农村住房保障率达99.83%。建成家庭水柜座、集中供水工程处,改造维修家庭水柜座、供水工程28处,投入万元实施“水柜加盖”和安装家庭净水设备,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达99.91%、自来水普及率达83.5%。全县自然屯通电率达%,%行政村通上宽带网。

——脱贫主打产业核桃种植面积28.9万亩、油茶种植面积29.5万亩、板栗种植面积32.5万亩、食用菌万棒,创建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个。东兰淡水养殖产业(核心)示范区和东兰板栗产业(核心)示范区获得认定为“三星级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红色基因深入人心,红色品牌日渐响亮,掀起全民参与双拥工作热潮。年,东兰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实现了河池市零的突破。

——公共设施日趋完善,中小学校、医院、文化馆、文博馆、图书馆、档案馆、体育中心、游乐场等应有尽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备。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生活在东兰的人们老有善养、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健全的文体活动场所,有效满足了东兰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东拓西扩、旧城提升”城区建设加快推进,环城路、龙湾新城、向阳新城、国清中学、河池拔群干部学院、东兰第二高中等项目加快建设,东兰城区绵延九曲河跨越红水河发展高歌猛进,再造一个东兰新城将成为现实,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百姓生活逐步改善。

红水河滔滔东去,记忆历史;神仙山巍巍屹立,见证辉煌。

如今的东兰,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干群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东兰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向奋斗新时代献礼。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东兰县委宣传部提供)

武篆镇至该镇弄竹村村部的村级道路。

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东兰互通。

板栗丰收节,孩子在成堆的板栗上嬉戏。

武篆油茶喜丰收,农民采摘笑颜开。

东兰县向阳新城安置小区。

红水河畔的长乐镇新貌。韦禄东/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26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