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兰县探索子母扶贫车间模式家门口

图为工人在扶贫车间生产数据线。刘廷智摄(中经视觉)位于广西东兰县三石镇的龙华高科技产业园是东兰县与深圳市协作的扶贫项目。产业园被村民习惯性地称为扶贫大车间的“母公司”。而其他乡镇设立的扶贫车间则被称为“子公司”。这种“子母扶贫车间”是深圳市龙华区为促进东兰县大石山区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结合易地搬迁,精准定位产业扶贫,在该县探索出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子母扶贫车间”就是把该县14个乡镇,形成“1+13+1”的架构:“1”是负责原材料采购、半成品加工等机器工序的“扶贫大车间”——三石镇的东兰龙华高科技产业园,这是“母车间”;“13”是在其他13个乡镇和个村(社区)成立扶贫车间,这是“子车间”,负责半成品的手工部分工序。加上1个技能培训中心,推动农民转型“新产业工人”。在三石镇“扶贫大车间”上班的覃玉兰,老家在三石镇板文村弄能屯,那里是典型的大石山区,水电不通,距离三石镇约20公里。通过异地扶贫搬迁政策,她搬到靠近三石镇的纳桑移民安置点。覃玉兰告诉记者:“搬迁以前,我家在大石山里种植10多亩玉米,粮食还不够糊口,几乎没有任何收入。从山里移民搬迁到山外后,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可以上班,每个月有元的稳定收入。我现在工作和照顾小孩都不耽误。我丈夫从事装修工作,收入可观,小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子母扶贫车间’模式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让原材料多跑路、就业人员少跑腿,让东兰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我们已引进汉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兰县青春时尚制衣有限公司入驻园区并投产,共吸纳多名贫困群众就业。”东兰县副县长、深圳龙华帮扶干部陈毅强介绍说,“1+13+1”子母扶贫车间新模式的创新,真正实现了送车间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技能到人,让贫困户就近工作。“我前年刚结婚,现在孩子还小,原来在外打工,有时候春节都赶不回来,很想家。外面虽然工资高,但消费水平也高,回来以后,虽然工资低一些,但离家比较近,能够照顾到家里。”在车间上班的韦全宝一边熟练地操作机器,一边跟记者聊天。家住三石镇四合村的韦全宝也是扶贫车间的受益者,他今年只有27岁,但已经是扶贫大车间里生产线上的一名“线长”了。汉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意详说:“我们公司主要生产苹果、华为等品牌手机零配件,这些电器零部件并不太复杂,比较容易上手操作。熟练工人每月能有元到3元的工资,在东兰这算是比较高的收入了。”按照规划,13个乡镇扶贫车间项目完成后,每个车间可安排就业岗位个,共安排就业岗位个。此外,正在试产的村级小车间有6个,规划建设村级小车间个。今年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惠及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约户人以上,创造年产值约10亿元。预计将有个家庭00人以上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增收,稳固脱贫成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童政通讯员罗阳)来源:经济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4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