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交通站旧址公园
近年来,五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特别要求作为老区苏区的双华镇要充分挖掘辖区内的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革命传统党建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区。双华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采取“先急后缓、梯次推进、一址一策”的工作方式,全力加快对镇域内红色资源的有效保护开发,并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建成了冰塘村红色交通站旧址公园。
下一步,将以冰塘村分龙坳板托树红色交通站旧址的建成为契机,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薪火熊熊燃烧、苏区精神代代相传。
红色交通站旧址公园新貌
红色交通站旧址公园石碑
历史走廊
革命图墙
月牙湖
红色交通线景点牌
红色交通线旧址
(公园建设资金由梅州市华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红色交通站的革命往事
既是古道,又是红色交通枢纽
冰塘村分龙坳是嵩八古道(梅州五华嵩头—潮汕八乡山)的必经之地,自明清始就担负着我镇与潮汕地区商贸往来的重任,是客潮沟通交融的重要枢纽之一。而得名红色交通站,则是因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此地作为交通枢纽,为保存红色革命力量、推动革命运动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战火纷飞中传递消息
年5月在革命陷入低潮、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为保存革命力量坚持革命斗争,担任中共五华县委书记的古大存同志带领60多位革命骨干通过冰塘村分龙坳红色交通线,分别转移到地反势力比较薄弱的五华、揭阳、丰顺三县交界的八乡山区,并据此相继建立了八乡山革命根据地、东江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和东江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当时,冰塘村分龙坳板托树所在处因其群众基础好、过往陌生人员多容易掩饰,被选作重要交通联络点。据说,中共五华县委正是依托冰塘村分龙坳板托树交通联系点,通过地下交通员传递字条、信件等方式,秘密指挥各乡农会、赤卫队等开展革命活动,传递地下组织情报,加强五华各区乡与八乡山革命根据地的信息联通,由此推动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开展。
在革命岁月里屡屡建功
自此,被打上红色印记的冰塘村分龙坳,便与革命苏区的各种革命活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据史料记载,年6月,红十一军战士张观亮(双华华拔人)、张五(郭田布尾人)等同志根据中共闽西南特委指示,各自通过冰塘村分龙坳红色交通线返乡开展党的秘密工作。
年初,中共丰华边区委员会在五华县郭田、布尾、嵩头一带分别建立党的支部,有党员二三十人,三地党员依托冰塘村分龙坳板托树交通站,积极开展宣传抗日、联系群众、发展党员、争取中间势力等主要工作。解放前夕,潮汕人民抗征队第一大队林震率领多人,通过冰塘村分龙坳板托树交通站夜袭大石嵩乡冰塘村,抓获当地反动头子2人,缴枪10多支,粮食几百担。
年7月5日,潮汕人民抗征队第一大队副大队长刘怀率领多人经冰塘村分龙坳、布尾夜袭嵩头联防队,由于敌人戒备森严,武器精良,久攻不下,敌强我弱,刘怀与战士黄道氽壮烈牺牲,抗征队被迫撤退(目前刘怀烈士纪念雕像陈列在双华史馆)。
年3月14日,根据分龙坳板托树交通站传递出来嵩头国民党自卫队布防的情报信息,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第三团、八团余人,分两路进军嵩头,一路由丘志坚率领,从揭西良田出发,经禾沙直入嵩头,登上鲤麻岗,象形山顶岗;另一路由尧志辉率领,从丰顺县八乡荷岭出发,经冰塘、军营、布尾(今富美)挺进嵩头,即登符江山和旱抗岽,驻嵩头国民党自卫队闻风而逃,始建立乡村新政权。
知识链接
1、东江工农红军十一军:年5月19日,中央军委发出指示信,针对中央军委南方办事处计划将东江地区红军编为两个军的建议,明确表示:“中央不同意这一意见。因为现在红军不是要多立军的名义,而是要充实每一军的内容”;“东江可以成立三师,为红军十一军。”于是,按照中央指示,东江特委遂将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下辖的第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下辖第一、二、三、四、五纵队。全军余人。军长古大存,政治委员吴秉泰,参谋长龚楷,政治部主任罗欣然。年8月17日,红十一军攻克梅县县城,收缴反动武装甚多,在东江一带声威大振。后来红十一军在转战闽粤边界地区时遭到挫折。年12月,红十一军余部改编为东江红军独立第二师。
2、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简称“边纵”),是解放战争时期战斗在闽粤赣边梅州、潮汕、闽西、闽南和赣州几个地区三四十个县市的一支人民子弟兵。闽粤赣边纵队扎根老苏区、老游击区,以老红军为领导骨干,部队由小到大,从开始的多人,发展到00多人,创建了东接闽浙赣、西连粤赣湘的大块根据地,形成解放华南的重要战略基地,为福建、广东两省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闽粤赣边纵队的基础和前身,是抗日战争后期边区各地共产党组建的三支抗日反顽武装队伍,即活动在闽西南和闽粤边的王涛支队;活动在潮汕地区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活动在梅州地区梅县、大埔、蕉岭和福建武平的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边区人民武装由年初的多人发展到8人,装备有轻重机枪70挺,长短枪近支,还有2万多民兵,边区的游击区扩大到28个县,其中20个县除了县城和少数大乡镇外,广大农村已成为我人民武装控制的根据地,范围纵横数百里,人口约万,加上半控制地区的人口约万人,根据地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年的6月,香港分局决定闽粤赣边工委和潮汕地委合并成立闽粤赣边区党委,并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下辖梅州、潮汕、韩江、闽西、闽南五个支队,支队下辖直属团和各县独立团或独立大队。
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批准建立闽粤赣边区纵队,任命刘永生为司令员,魏金水为政委,铁坚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朱曼平为副政委,林美南为政治部主任。闽粤赣边纵队正式成立后,将原来按地域建制的番号,改为统一的部队番号,将梅州、潮汕、韩江、闽西、闽南支队,依次改为边纵队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支队。经扩军和整训,边纵队人数由多人增至1万人。军事、政治素质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成为华南地区一支人民解放军劲旅。
4月上旬,根据粤赣湘与闽粤赣两边区党委代表联席会议的决定,两个边纵队协同作战,打通潮汕,使东江、韩江两大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刘永生、铁坚率领边纵队主力一、五、七团,于4月中旬从五华南下潮汕,与边纵队第二支队汇合,发动潮普惠南揭丰平原战役,解放两英、惠来、丰顺3座县城和8个乡镇,使这个地区改变了敌我态势,实现了潮汕、梅州与粤赣湘边区连成一片的战略意图,为全面解放潮汕奠定了基础。
红色交通员回忆录
李瑞廷,男,年7月出生,双华镇竹山村人,系解放战争时期红色交通员,于0年被确认为“老交通员”。
据李瑞廷同志回忆,当时韩江游击根据地的范围主要是韩江流域,包括现在潮汕地区、丰顺、五华的双华、郭田、平南等地,司令员名字叫刘永生。韩江游击队八乡、五华、揭西分队的政工队长张九、副队长李娥同志,曾住在李瑞廷家。李瑞廷老人回忆,当时他只有十四、五岁,由于年纪轻、个子小、又比较机灵可靠,经常被派作交通员去传递情报信息。当时,他经常途经冰塘到八乡山这条交通线,秘密到分龙坳板托树与八乡山交通员接头联络,有时也去东江游击根据地的锡坑、横陂等地交换情报信息。李瑞廷老人描述当时的情形时说,当时趁着夜色,走路到冰塘村分龙坳板托树下,周边多羊肠小道,且杂草荆棘丛生,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交通员多靠暗语口令接头,如“口令——我们——胜利”,有时也把暗号印在上衣衣领处,待接头见面时各自翻开衣领,见暗号相同,接上口令后,才呼“同志”一声,握手互换信件。(根据老交通员李瑞廷同志口述整理)
据考证,像李瑞廷这样的双华籍老交通员还有15人,正是由于他们能够坚定信念,敢于斗争,勇往直前,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李瑞廷老同志的老交通员定期补助金领取登记证)
(李瑞廷老同志在分龙坳板托树交通站旧址回忆往事,并重走了曾经走过的红色交通线)
来源:双华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