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的老女人陶琦与做菜有关的采访经

现在的琦琦,正要过49岁生日。没有了青春貌美,静静在墙角陪花。

这是陶琦在国土微论坛“微论神聊”中主讲的“与做菜有关的采访经历”的录音整理文稿,主题是营造平等交流的融洽氛围让采访更顺利。

泡在啤酒里深思或者发呆

我很喜欢做菜,平时在家,为家人为女儿做菜是我最大的乐趣之一。每次出差吃到觉得好的菜式,我都要回家试做给家人吃。所以我家的菜谱常新。

做菜的爱好,不自觉带到工作和写作中,对我的采访风格也有一定的影响。

有时下乡镇采访,中途在国土所的厨房或农家乐等饭吃的时候,我会主动地做一两道菜,与陪着我在户外跑农田爬山的同仁们,在厨房齐心协力,共同整出几碟菜一同分享,让相互间的关系更为融洽,为更深入的采访铺垫。

记者的采访,本质上是与陌生人聊天,但与一般的陌生人之间无任务压力的聊天不同,记者必须在短短的时间里,听到陌生人倾诉的工作故事。如果采访对象半天说不出一句话,采访的时间就一点点地失去,采访最终可能会失败。记者和采访对象一般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却是一个完整的人际交往的过程。如何与陌生人聊天,打开他们的话闸子,方法其实有很多。今天,我要讲的我两个故事,是通过做菜,拉近基层采访对象的距离,使他们乐于接受和配合采访。

我的一点点的经验,希望能给年轻的记者一点点启示。

采访行为我接受这样的观点,认为至少有三个工作过程,一是有效提问的准备,二是营造平等交流的融洽氛围,三是对话题的控制。

有效提问的准备,是为倾听故事而准备,我的做法:在分析和总结收集到的采访资料后,至少预列三个问题。要注意的是,一些采访对象,需要提前传一两个问题供他们思考准备。

而对在访谈中对话题的控制,往往与一个人的阅历和气场有关。

我曾经给几个刚入行的年轻人指导写一个三八节人物专题。

当时和他们一起商量列出三个问题,让他们两个一组去采访。回馈说与采访对象三人,五分钟后常常陷入默默无语的尴尬中,这与我的指导水平太差有关。当时我不知道如何教下去,之后带队在钦州,海边,正好当地一个分局有一位女同志很能干,建议我们采访,很符合这个专题写作,那位女同志来了,很黑,比非洲朋友还黑,为建设保税港服务晒黑的。我心中马上起了敬意,我想这肯定也影响我谈话时的态度。

当时由我提问示范采访,身旁几位年轻记者坐着旁听,还是那三个问题,采访对象连续说了一个小时,讲到中途还流着泪,我递过纸巾她平复了一下,还是继续说。年轻人总结,虽然我提的问题还是那些问题,但语境语气,表情等与他们有区别,但究竟我是怎么做到的,我也讲不清楚。我想是阅历使然,人年纪大经验自然多些,所以点到为止,这些我都不打算细讲。

今天我聊天的重点,是营造平等交流的融洽氛围,与大家分享一种采访时友善美好的感觉。

故事一

工作任务:在国土所主题聊天

菜谱:辣椒西红柿炒蛋:

关键词:恰当、尊重、友好、平等

要使整个采访过程氛围融洽,一是采访的时间、地点、场合要恰当。二是从见面开口就有善意的态度,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大半。三是要始终保持尊重和友好的态度,保持平等交流。

采访的时间、地点、场合要恰当。

美联社记者休?马利根认为:“选择访问的场所,要设法做到在后台约见演员,在车站约见侦探,在会议室约见法官,在室外竞选讲台约见政治家,在栏圈里约见野牛骑士。”

他进一步解释“这样即使没有恰当的话可供引用,你至少也可以从他所在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主题。”

休?马利根还说:“要避免在旅馆的房间里约见被访问人。”这想这指的应该是采访的谈话要有正式工作感。因为自己是个女的,我采访时,非在宾馆见,我一般会约在一楼大厅。

采访时我的做法往往是:去工作现场采访。该去一线去一线,该蹲国土所蹲国土所,总之看采访对象工作过程。采访矿山就戴着安全帽进矿道,采访海监就穿上救生衣上舰艇,采访测绘就带草帽跟队员走测区。

在户外,与采访对象边走边看边聊,就容易聊出更多的内容,有时走着走着,对方专心地工作时蹦出的一两句向我们解释的话,比一整天促膝相谈得到的还珍贵。

有一次我在红树林保护区,要采访一个农民护林员,在陆地上他只会用带着很重的土白话口音,腼腆地回答一两个词。可是我坐上他的小船行走在红树林潮间带的时候,海风这么一吹,这老哥化身成一个导游,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红树林,说的普通话仍然带着很重的土白话口音,但听起来是那么地神采飞扬。

需要注意的是,见面开始,就要给人足够的尊重和友好。

有的时候,和谐氛围往往始于采访对象对记者的气质和风度的认可。采访对象会因此在心理上真正接受你,继而愿意与你交谈。但作为记者本人,不要在显示气质风度上什么过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1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