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梁瑛
聆听艺术大师课、打卡艺术地标、跟着深圳名师体验跨学科美育课程……为期四天的“美好乡村艺术共创营·观深圳”活动8月19日在观澜版画博物馆划上圆满句号。来自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江西、湖南等地的26名乡村教师代表,围绕“新课标背景下的乡村美育发展之路”,跨界共创,打开了乡村美育的新思路。
项目式教学+跨学科设计乡村教师亲身体验深圳美育课程
8月18日下午,罗湖区教科院四楼会议室里,一场紧张的排练正在进行中,此次“观深圳”共创营核心课程《以PBL项目式学习推进的美术鉴赏课实践研究》成果展示即将进行。26位老师被分成四个小组,以情景剧的形式,围绕雕塑、绘画、建筑、工艺等不同内容,上演了一场场生动的课程范例。两天的时间里,他们在王婧、胡云等深圳知名美术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资料收集、脚本创作,PPT制作,配乐、舞台设计、排练等一系列工作,通过高效的分工合作,亲身体验了具有深圳特色的“学生美术自主欣赏”美术课程。
王婧老师
胡云老师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拔群中学的青年教师罗万中参演的“千人千面兵马俑”在当天的展演中脱颖而出,成为优胜组,获得了在结营仪式上演出的机会。对于此次课程设计,小组内的老师可谓煞费苦心,为了在形象上更加贴近“兵马俑”,罗万中特别贴上了两撇小胡子。罗万中告诉记者,在学校里他既教美术,也教地理。但像这样,在一个课程中,融合美术、地理、历史、语文、数学的多学科教学设计,他还是第一次接触,“以前我们的课堂上,都是老师画什么,学生跟着画什么。我从这次培训中学到最多的,是组织学生自己探讨,深入课堂,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罗万中老师正在展示演出
美育视野+美育教学城乡双向艺术共创
据了解,“美好乡村艺术共创营”公益项目由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长江商学院深圳校友会于年共同发起,旨在通过组织艺术家、名师前往乡村和邀请乡村美术教师到深圳的“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互动模式,以赋能乡村美术教师为手段,以提升乡村美育水平和儿童艺术核心素养为目标,致力于推动乡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项目启动以来,通过“艺术大师课+名师精品课+艺术共创课”的形式,共对名乡村美术教师进行了综合支持。
艺术大师课
参观关山月美术馆
体验版画
美育在乡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乡村基础教育,根本在教师。关山月美术馆馆长、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发起人陈湘波始终认为,一个有视野的教师才能教出有视野的学生,因此,这一公益项目中把乡村教师引入深圳学习的“观深圳”,一开始就把打开乡村教师视野作为活动的重要方向。今年,这一活动增加了新的内容,致力于支持美术教师进行跨学科探索,如美术和语文、美术和科学等。陈湘波认为,通过学科融合让美术教学和乡村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紧密衔接起来,才能逐步培养立足乡村、面向未来的新时代乡村美育少年。
与第一届活动相比,本次共创营在美育视野之外,加强了美育教学的比重,除了延续上届艺术大师课、参观文化地标等活动之外,还重点推出了《以PBL项目式学习推进的美术鉴赏课实践研究》,希望通过这一项目的深度培训,让乡村教师把深圳最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引入乡村课堂。为此,今年的“美好乡村艺术共创营·观深圳”活动,特别邀请了广东省王婧名师工作室、深圳市胡云名师工作室等深圳知名美育团队,拿出两天时间专注于美术教育培训。
打开美育不一样的精彩
“是您打开了我们不一样的精彩!”观深圳结营仪式之前,深圳市胡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胡云老师的手机上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两天的培训中,胡云把自己在学生美术自主欣赏社团教学上的经验倾囊相授,希望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乡村美育提供新的思路。胡云认为,乡村美术教师往往面对着相同的困境,一方面,他们要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另一方面,他们常常不止教美术课,还要兼顾其他学科,有的甚至是全科老师,学生美术自主欣赏社团所提供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基于美术学科进行多学科融入,其形式不止停留在纸面上,而是通过戏剧、舞蹈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正符合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一已经在罗湖区推广七年的美育项目,也获得了国家美术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尹少淳的肯定。这样在全国具有领先意义的深圳范例,为来自乡村的教师打开了视野。
“完全是一次超乎想象的头脑风暴!”谈到此次观深圳的收获,来自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竹灵小学的语文老师盛思思说。“这次培训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从组队开始,团队里有不同科目的老师,大家各有所长,分工合作,我们互相学习,其中可以锻炼到信息整合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最终的展示则带来成就感,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很有创造力。回去后我也想让我的学生试一试。”盛思思介绍,她所在的竹灵小学是衡阳市最偏远的一所小学,全校有50多个学生,9位老师分别兼任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教学,唯一有专业美术背景的是一位支教老师。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为老师们的分工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左三为盛思思老师
事实上,作为艺术乡村联合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好乡村艺术共创营·观深圳”活动带给乡村教师的启示是全方位的。来自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三标乡胡屋小学的美术老师黄圣泰在这四天的行程中收获满满。“胡老师说美术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精英教育,美术教学不能太功利,不能只奔着得奖,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黄圣泰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典型的村小,学生不仅人数少,而且其中不少都来自特殊家庭。不仅成绩不好,有些孩子根本坐不住,要吸引他们上课,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我班上有姐妹两个,其中一个很少说话,刚开始来学校的时候,经常到处乱跑。直到艺术乡村联合行动为学校捐赠了艺术素养包,我拿着美术用品教她画画,做手工,她竟然很喜欢,现在她已经能够安静地坐下来听课了,看到老师也会露出笑容,甚至连个人卫生、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改善。”艺术素养包的作用让黄圣泰惊喜不已,在捐赠来的艺术素养包用完之后,他自掏腰包采购一批给孩子们学习,“农村有很多特殊情况,我发现美术对这些孩子特别有用。”
中间为黄圣泰老师
像这样以艺术激活乡村美育的典型案例,在艺术乡村联合行动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占恒介绍,此次活动是深圳关爱行动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黄圣泰的案例恰恰是深圳关爱行动所倡导的“关爱感恩回报”城市人文精神的典型写照。
城乡共创美好新路,艺术浸润乡村课堂,今年4月,首个陈湘波美育空间落地湖南衡阳,在以美育人的道路上,艺术乡村联合行动在探索中不断成长。采访结束之际,黄圣泰老师特别告诉记者,他有6个学生20年前受到深圳爱心人士的资助,如今其中3个就在深圳工作,他说:“你看,这些曾经受到深圳帮助的孩子,今天也在回报深圳,建设深圳。”
(本文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审读:汪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