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年的那个深秋,被血腥和寒冷双重笼罩下的南京城。德国商人拉贝先生以国际友人的身份,毅然决定收留大量手无寸铁的中国难民,使得他们得以侥幸逃脱日军的屠杀。离开中国后他用自己所见写了长达余页的《拉贝日记》,后来更是成为控诉日军残忍暴行的铁证。
《拉贝日记》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主人翁,和拉贝先生来自同一个国家,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有人扬言中国人欠他一个道歉》
他就是德国小伙卢安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却一头扎进深山,义务支教10年。曾婉拒感动中国提名,扬言是“中国感动了自己。”
那么德国小伙卢安克是怎么和中国结缘的?又是什么触动了他,毅然决定扎根中国,留在深山义务支教10年?这期间又发生了哪位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出身德国汉堡的城市少年
年,卢安克出生在德国汉堡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从小家境优渥,吃喝不愁。初中毕业后卢安克就去参军,在部队锻炼了几年后退役。回头就当了帆船教练。
后来考入汉堡美术学院攻读工业设计专业,在校期间的卢安克学业成绩相当突出,经常拿奖学金。
因外派学习,与中国意外结缘
年,学校组织部分优秀学生代表前往中国进行学习交流。
而卢安克的名字赫然在列。为卢安克与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家意外结缘埋下了伏笔。
就这样,卢安克以德国交换生的身份外派到东南大学学习。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建筑老八校之一,四大工学院之首
该校创建于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历尽波折最后改名为东南大学,位于江苏南京。是国家、重点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
恰恰就是这为期一年的学习,彻底改变了卢安克的人生。地大物博,民风纯朴的大中国,留给卢安克太多美好印象。
卢安克回国后,待完成学业再次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但他不同于热衷体验各地旅游景点的外国游客,喜欢潜心研究中国各地的乡土人情。
体验中国乡村生活,一待就是10年
广西的游客向来有“桂林山水甲天下”,同时又有“桂林山水看阳朔”的说法。
当地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刻下,形成独特的美,看的人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卢安克第一站就去了阳朔,并在这里待了大半年,但卢安克可不是度假享受去了哈。
他在阳朔山区的农村里走访发现,有许多留守儿童,当地的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学校很破,由于条件艰苦,老师几乎都不愿意来。
受过良好教育的卢安克明白,想要彻底改变留守儿童的现状,首先就得从教育开始。这就跟“要想富,先修路”一个道理。
年,那时候正值“香港回归”,全国上下沉浸在庆祝祖国统一的欢声笑语中,而这位德国小伙已经在中国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了。卢安克来到广西东兰县光林屯,这个地方的人们只会说“壮语”。
广西是壮族自治区,不像现在普通话普及率高,城镇人口基本都会,沟通交流没有问题。而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是非常艰难的。
扎根广西,义务支教10年
尽管眼前的困难重重,卢安克还是坚持了下来。从一个羞涩稚嫩的帅小伙,变成青年大叔。
无论寒来暑往,风雨无阻,这一待就是十年。他租下来一个闲置的楼房,让上不起学的留守儿童前来学习。
不收取任何费用,只要管饭就行,伙食也不挑,而且可以没有肉。一个习惯吃西餐的人,开始了吃糠咽菜的日子,卢安克是真的把这件善事当成事业来做。
这期间,你会时常看到一个身影高挑,金发碧眼的白人小哥,带着一帮14到18岁左右的农村学生在咿呀学语,课堂上的他一丝不苟,治学严谨。目的是传授给孩子最好的知识。
很难想象,一个来自德国,却教一群操着壮语口音的中国人学汉语。由于老师少,他往往身兼数职。毫不夸张的说,老师或许就只有他一个人。
遭遇刁难和不理解,遗憾离开中国
这期间,因为没有办理“就业协议”,被当地部门粗暴地罚款,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这件事也为后来中国人民“欠卢安克一个道歉”提供了素材。卢安克被迫回到了德国。
但是卢安克之所以是卢安克,他是“打不倒的小强”,这项事业尚未成功,自己就灰溜溜的走了,不是他的风格。
年,卢安克又回到了中国,这一次他选择进入当地一所公办学校。负责教孩子们英语。
他和其他老师不同,毕竟不是从中国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各方面都有点格格不入。上课不用课本,用自己独创的教学方式授课。
毫无疑问,面对中国特有的“应试教育”,卢安克也败下阵来。由于不能保证所教学生的英语成绩,从而提高升学率。卢安克被学校以教育模式不适用予以辞退。
年3月,卢安克卷土重来,这一次他选择不拿工资,来到了板烈小学,这里与世隔绝,不通公路和电话,距离最近的广林屯还有五个多小时山路。在校期间他选择担任美术,音乐,自然等课程老师。
他的教学方式也很另类,用实践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只依靠书本上的知识。
刚到学校第一天,就组织五年级学生在学校附近的小河上一起设计并修建水坝。他喜欢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带入学生学习。
卢安克还借助哥哥的帮助,和全村学生一起修建了唯一的一条水泥路。在各种事情面前,卢安克以身作则,很少用说教的方式教育学生。
卢安克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可以翻看一下前央视记者柴静对卢安克的专访,绝对会让你肃然起敬。
卢安克的离开虽有争论,中国人民仍感恩戴德
在和学生朝夕相处的18年,卢安克除了教会孩子们课本上的知识,还让这些偏远山区的孩子有了内心的归属。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他从不责骂,而是以朋友的角度来教育他,久而久之这些留守儿童把卢安克视为最亲密的人。
他在支教期间,也曾遭遇严重车祸,差点丢掉性命。家人劝他回去,旁人的不理解,冷嘲热讽,以看傻子的眼光对待他。但他依旧坚持下来,还倾尽所有积蓄,赞助孩子们学习事业。
年6月,由于身体严重透支,以及家人的挂念。卢安克多次返回德国休养。
但他放心不下这里的孩子,年4月卢安克再次回到当初支教的地方,看望孩子们。
但是当地人却不再欢迎他,因为他的事迹经过媒体的报道,吸引无数的狂热追随者前来,严重干扰当地板烈小学的教学秩序。
随着中国乡村教育的普及和推进,各项保障措施陆续开展。卢安克觉得是时候离开了,离开这个倾注了他十八年心血的异国他乡。
他的离开是悄无声息的,甚至是“灰溜溜”的,没有人歌颂他的“丰功伟绩”,或许对于某些人来说,他的付出只是“徒劳”的。当今天的我们再审视过去的话,或许很多受到卢安克恩泽的那批人都要说声“谢谢你”!而不明就里,莫名诋毁卢安克有ltp等问题的造谣网友,不要用你的无知揣度他人,就因为人家什么都不图。
最近有听说他在越南当地做些帆船教练的工作,不管怎么说,作为中国的好朋友还是祝他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