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焕峰黄恒泽
仰视太空,仰视一部血色沧桑的历史,聆听那不凋岁月的回音。
凝望大地,凝望一位英雄身首异处血洒山河的悲壮,聆听他为国奋斗献身无悔的心曲。
历史永远铭记那一天:年10月19日,世上最滚烫的一腔鲜血,洒在东里后山一个古旷的岩洞——香刷洞。
从此,判徒与军阀勾结的罪孽被推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从此,一个伟大的青春生命化成了普照天宇的日月星光。
登上东兰革命烈士陵园,给韦拔群烈士墓献上一束鲜花,凝望石柱围廊的坟茔,我们似乎看到一座座隆起的山脉,每一座都闪耀着生命的灵光,尽管他现在依然芳骨异处,身在江之头,头在江之尾。但他不朽的精神光芒却永照人间。
曾有过客楹联说出了万众心愿:
上联:井岗星火,百色义旗,红水惊涛,西山风雨,历历在目,可歌可泣,是当年邓总率万千英雄子弟,右江喋血,换来兰城美景列九州胜迹;
下联:圣地柏松,四时鲜卉,展馆遗物,陵墓铁环,萦萦于怀,亦壮亦悲,留宝地拔哥伴多少赤胆灵魂,革命献身,立起霄汉青碑为八桂名园。
不忘当年那惨绝人寰的那一幕。叛徒韦昂把韦拔群杀害后割下他的头颅,送到武篆向廖磊请赏,廖磊命人赶到香刷洞核实真伪,确认无误后放火焚尸。血色的骨肉是烧不尽的,当地的百姓冒着千难万险将其余骸入土为安。
韦拔群的头颅被廖磊放在一个玻璃缸内,用防腐药水浸泡,然后相继在东兰、百色、南宁、柳州、梧州等地巡回“示众”。年春最后一站到达梧州,在大操场“示众”三天后,韦拔群头颅便不知去向。
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年,中共广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为了寻找韦拔群烈士的头颅下落,曾指示有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梧州市文化局根据上级的通知,组织人力,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仔细查访工作。他们查阅大量史料,召开了文史工作者和老工人座谈会。由此初步证实了国民党时期编写的《东兰痛史》中的记载“韦拔群的头颅最后转到梧州,埋于梧州之公园”这一确凿事实。但梧州中山公园范围这么大,到底埋于何处,依然是个谜。后经十年查访,梧州市有关方面的领导终于在年12月找到了知情人——梧州市园林处退休工人周十五。
年12月13日,中共梧州市委的领导和自治区党委的工作组及梧州市文化局的领导,在周十五的指引下,来到了梧州中山公园明秀园韦拔群头颅埋葬的地方,开始挖掘工作。挖到一米多深时,果然发现一个脸盆大小的玻璃鱼缸,里面盛着一个完整的头骨。
广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得知消息后十分重视,立即成立了以广西区公安厅、博物馆、电影制片厂等单位组成的工作组,当天晚上赶到梧州。梧州市公安局和著名外科医生参加了鉴定工作。
韦拔群生前战友黄举平、谢扶民提供了韦拔群的年龄、相貌、特征和嘴里左上牙床镶有一枚金牙、额上有枪伤等情况。后来,广西医学院在整复韦拔群头骨时发现左额上方有两个弹洞,一弹直穿左耳后部,一弹头尚在骨缝中,头骨牙床有一枚金牙。经科学鉴定,证实个这头骨正是韦拔群烈士的头骨。
韦拔群烈士头骨在梧州出土后,中共梧州市委派专人将韦拔群头骨护送到广西首府南宁,后又送到首都北京。梧州市则在中山公园内建了一座纪念馆。
韦拔群头颅埋藏之谜,在广西僮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大力关心下终于解开了,但韦拔群牺牲后留下的另一个谜尚未解开,这就是韦拔群生前相貌如何,至今依然悬而未解。年,《南国早报》曾慎重发表了一篇题为《疑存的拔哥遗照》的文章并附图片,《河池乡情报》也曾予以转载,在社会上一度引起轰动。
年建军节,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人民军队早期将领(一)》邮票一套5枚,分别是红军时期的杰出将领黄公略、许继慎、蔡升熙、韦拔群和刘志丹。消息传到右江,老区人民奔走相告。然而,欣喜之余又感到遗憾,原因在于这幅画像与公认的韦拔群画像有较大的差别,老区许多人从中无法辨认出韦拔群烈士。这一画像从何而来?据介绍,这幅画像是国家邮政局委托画家根据韦拔群烈士原有的画像和被害后的断离头像相结合创作而来的。
为纪念韦拔群的丰功伟绩,党政军有关部门曾多次发动群众搜集韦拔群生前的照片,但长期以来一张都未能找到。年广西筹备成立自治区时,广西博物馆请来画家,根据人们对韦拔群形象的印象和传说,创作了韦拔群画像。之后,由于人们对广西博物馆请人画的这幅画像的看法有异,又重画了几次像,但一切努力皆不尽如人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革命文物管理和党史资料征集、研究被列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东兰县再次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征集革命文物和党史资料,取得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革命文物和资料,但仍然没有征集到韦拔群生前的照片。年7月5日,邕宁县档案馆给东兰县委党史办来函,说他们收集到一张照片,是由百济公社黄肖彭于年任龙州县长时拍摄的。照片上的两人当中,有一高个子是谁暂时不明。经调查得知,当时黄肖彭和俞作柏、俞作豫、韦拔群等人很友好,联系密切,照片很可能是黄肖彭和韦拔群的合影。去函时同附有照片,请东兰县委党史办鉴别。
东兰县委党史办接到邕宁县档案馆寄来的双人照后,为核实当中戴黑纱的高个子是否为韦拔群,从当月开始就这张照片进行了一系列的鉴别核实工作。一是派人将这张双人照逐一送给韦拔群烈士的亲属和当年与韦拔群共过事、见过面的老同志等30多人进行鉴别。韦拔群烈士的妹妹韦武月和韦武丁及韦拔群烈士警卫员韦钟文等13人认为戴黑纱的高个子完全像拔哥,其中韦武月和韦武丁两位老人看后潸然泪下;另外14人都认为有部分容貌像韦拔群;曾任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秘书吴德林等5人则认为完全不像。二是用这张双人照与韦拔群烈士头部相片作对比征求意见,从有关部门找到了韦拔群被害后敌人所拍摄的头部照片,先后在东兰县城和武篆召开座谈会,请革命老人和烈士亲属作比较,多数人仍认为戴黑纱的高个子大部分容貌很像韦拔群。为扩大鉴别核实面,东兰县委党史办又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贵阳、南宁等地发函,向韦拔群生前的老战友、红七军二十一师副师长黄松坚,红七军营指导员黄唤民以及其他有关知情人士了解情况,得到老同志们的热情支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的陈丽崧多次给东兰县委党史办写信联系,提供调查情况。
此外,邕宁县档案馆在对这张照片继续进行调查的同时,还于年8月23日就韦拔群烈士照片问题给邓小平去信。9月20日,中央军委办公厅给邕宁县档案馆复函,回复关于照片上戴黑纱者是否是韦拔群同志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说:“照片上的人,有点像韦拔群,但认不大清了,韦拔群也未去过龙州,但肯定不是俞作柏、俞作豫。”同年9月4日和10月10日,邕宁县统战部退休老干部、从事县志研究工作的方孙振给东兰县委党史办来信,说最近到百济公社黄肖彭家乡时,了解到当年跟随黄肖彭现仍健在的两个人,都说黄肖彭于年7月间与韦拔群来往密切;同时还了解到,黄肖彭的一个侄子生前曾多次吿诉亲属,亲眼看到黄肖彭和韦拔群来往。
由于距韦拔群遇难牺牲已有50多年,英雄的容貌完整地保留在人们的头脑中似乎十分困难。东兰县委党史办在多方鉴别核实难于取得完全统一意见的情况下,于年10月23日向县委打报告,建议县委提请自治区党委交有关部门对邕宁县档案馆寄来的照片进行技术鉴定,以便作出准确无误的定论。10月25日,东兰县委以兰报[]31号文向自治区党委上报《关于要求对韦拔群同志遗照(未定)进行技术鉴定的请示》。广西党史办对此项工作极为重视,及时将有关照片和材料委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作技术鉴定。该所鉴定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可疑放大头像很难排除不是烈士生前的头像。”为慎重起见,该研究所专家建议广西区党史办将此鉴定意见提交安徽省公安厅技术科、广西公安厅法医部门复核。年1月13日,广西党史办致函安徽省公安厅,请求帮助对这张照片进行技术鉴定。年3月30日,安徽省公安厅第四处将法医徐文龙3月29日的鉴定意见函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办,大意为:根据收到的三幅包括韦拔群烈士被害后断离头像、二人合影中高个子像及合影中高个半身放大照片,运用形态观察,按人类学方法,将头部有关测点分别转移到两份透明纸上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为:“所研究的两幅照片面相非常接近。”
东兰县方面从科学技术鉴定的结论中得到了希望,于是组织力量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调査核实工作。年,东兰县委党史办陆秀祥、黄语录、黄大伦等,除了在东兰、巴马、凤山再作具体调查外,还到南宁、邕宁、龙州、广州、合肥等地调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展览馆同时给予了密切配合,有关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翻阅档案,但终未找到确切证据。
对韦拔群这位有影响的党史人物的照片鉴别和确认的意义非同寻常。虽然所掌握的线索皆予以了调査核实,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同样利用了,形态观察、技术鉴定结果似乎对韦拔群的生前相貌明朗化。但鉴于未能确认那张照片上戴思纱的高个子就是韦拔群,以及双人照片何时何地拍照、拍照的历史背景等证据,由此,有关部门认为还是以原有的、人们所公认的韦拔群画像为准,这样不会影响他的光辉形象,因此韦拔群生前的真实相貌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其实,不管画家们的彩笔把韦拔群的肖像画成怎么样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英雄形象已经永远沉淀在人们的心中。
韦拔群,这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叱咤风云的革命将领,开创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绩。对于他,人民共和国一直没有忘记。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二代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一直对韦拔群念念不忘,予以了深切的怀念和极高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非常怀念韦拔群烈士,他几乎每次见到广西人,都要深切地谈起韦拔群,称赞韦拔群道:“读了半本马列主义,红了半个中国。”年,覃应机与张云逸和谢扶民等到广州见毛泽东,毛泽东深情地对他们说:“韦拔群是广州农讲所最好的学生!”年8月,广西民委副主任黄举平率广西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北京等地参观,毛泽东在怀仁堂接见参观团一行时握着黄举平团长的手问:“你是哪里人?”黄举平回答:“我是东兰县的。”毛主席又问:“东兰出了个韦拔群!”黄举平点头回答:“是的。我们都称他为拔哥,他在右江地区威望很高,各族人民对他的印象很深!”毛主席深有感慨地说:“是啊,群众对他很爱戴,可惜他牺牲了!”
还是50年代,在毛泽东身边担任警卫工作的都安籍瑶族战士兰保华,回家探亲后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写了个调查报告,当毛泽东批改他的调查报告时,知道他的家乡靠近东兰,便问他:“东兰有一个革命先烈叫韦拔群,你知道吗?”兰保华回答道:“报告毛主席,我听说过。”毛泽东便对他说:“东兰是个革命根据地,过去韦拔群同志就在那里领导人民闹革命。韦拔群为革命英勇牺牲。他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领袖,我们党的好干部。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继承先烈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主持中央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他对韦国清说:“韦拔群是个好同志,我过去搞农运,有些东西还是从韦拔群那里学来的。”
年7月20日至8月6日,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在青岛召开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广西史学大师黄现璠作为全国人大民委委员之一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黄现璠将所著并刚出版的《广西僮族简史》赠送给周恩来。周总理接书后对黄现璠说:“僮族出了个韦拔群,他是人民英雄,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您是历史学家,又是僮族人,可以好好写一下韦拔群。”黄现璠回答说:“我一直在收集韦拔群烈士的革命史料,已经完成初稿一卷,进一步加以整理交付出版后再赠送给总理。”
年I2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兼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为纪念韦拔群烈士牺牲30周年,满怀深情写下长篇题词:
“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解放的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
他在对敌斗争中,始终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
他最善于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对人民解放事业,具有无限忠心的崇高感情。他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
他一贯谨守党所分配给他的工作岗位,准确地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
韦拔群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永远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纪念他!”
年中共中央监委会副书记张云逸(开国大将)到广西视察工作,邓小平特别委托他专程从南宁到东兰县祭扫韦拔群烈士墓,向烈士墓敬献了花圈。张云逸也为韦拔群写下长篇题词:
“韦拔群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壮族人民卓越的革命战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苏维埃政权的领导者之一。他在长期与敌人斗争中,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劳动人民无限热爱,英勇顽强,艰苦朴素,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党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
年7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代表党中央肯定了韦拔群是早年为党为国捐躯的人民军队的11位杰出将领之一(韦拔群位列第五)。
史学宗师黄现璠在著作《韦拔群评传》中说:“从大革命到土地革命时期,右江所发生的一切,无论是人和事,都与韦拔群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东兰因为出了韦拔群,就有了以他为代表的右江革命群英谱。”
先烈的壮举,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事业赢得了称颂,为壮族人民赢得了骄傲和自豪。在年授衔的18名广西籍开国将军中,有9位出自韦拔群领导的农军和红军队伍。当年曾在韦拔群领导下参加农民革命运动和武装斗争的同志,新中国成立后成长为省部级领导干部的有11位。在年纪念韦拔群诞辰周年活动中,全国有位将军、46位省部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著名人士题词纪念缅怀韦拔群烈士。
至高的赞誉,至重的地位。韦拔群立下的丰功伟绩,已化为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拔群精神”。永远是东兰人民走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强劲动力.
韦拔群身首分离的悲痛,伤不起生他养他的这片河山,伤不起爱他念他的东兰儿女。如同不忍山河破碎,家国沦丧。也许,我们已经预见拔哥身首圆墓的归期。当然,那不仅仅是一颗头骨的回归,而是时代精神的呼唤,是文化基因的传承,是革命传统的发扬光大。我们期待圆梦,圆在东兰万业振兴的春光里,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中。
(注:此文载于东兰纪念丛书之一《风云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