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构建农民稳增收长效体系

北京中科忽悠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200886.html

本报河池讯(记者/韦鹏雁)进入冬季,在河池市凤山县金牙乡坡茶村,农民的主要农活是给核桃树刷白和桑树伐条。村里的亩桑园,今年给多户村民带来万元收入;亩核桃有多亩挂果,收益初显;林下还养殖了6万羽土鸡,试种山豆根等中草药。“全村形成了长短兼顾、种养结合的产业格局,每年收入稳定了。”12月11日,坡茶村党支部书记陈光喜告诉记者。

坡茶村是河池农民收入攀升的代表。该市通过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创新“特色产业+农业保险”产业发展新机制,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措施,让群众有了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河池是全区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农民增收难是重要原因。河池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只相当于全区的65%,且增速居14个设区市倒数第一。“农民收入上不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就是空谈。”河池市委书记何辛幸说,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该市着力补齐补强农民增收短板,努力构建稳定增收的长效体系,效果看得见、摸得着。

产业发展打牢群众增收基础。组织实施“十大百万”扶贫工程,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即在“十三五”期间发展万亩核桃、万头香猪、万头只肉牛肉羊、万亩油茶,分别发展万亩的“三特”水果、糖料蔗、桑园、板栗、淡水生态养殖、富硒农产品基地。目前,全市核桃面积万亩;桑园90万亩,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肉牛、肉羊饲养量及出栏量全区第一,各个产业朝着扩面提质目标快步迈进,基本实现了对贫困户的全覆盖。预计到年,可带动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增加元以上。

农业保险让群众种养有底气。农业产业周期长、风险高,有些群众和企业有疑虑,投资信心不足。河池市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建立了“特色产业+农业保险”产业发展新机制。保险公司围绕“十大百万”产业,创新开发出肉牛、种牛、肉羊、种羊、肉鸡、核桃、油茶、板栗、红心猕猴桃、红心柚、毛葡萄、珍珠李等12类河池特色农业险种,今年已支付赔款万元,为产业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稳就业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今年起,东兰县三石镇四合村的何建针就“洗脚”进厂,成为东兰龙华高科技产业园汉科电子厂职工,每月有0元左右工资。抓住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河池市多渠道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建立完善职业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全市年均外出务工超过60万人,其中24.98万人是贫困劳动力,劳务工资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50%;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个,全部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建设扶贫车间个,吸纳或带动2.49万人就业。

三年来,河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年增幅10%,增速全区第三;年达元,增幅11.1%,增速全区第一;年前三季度,增幅10.4%,增速全区第三。

来源:广西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92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