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感动中国的德国小伙卢安克,支教1

前言: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奉献为这个社会注入了温情和力量。他们并不渴求被赞美和感动,因为他们心里明白,他们更多的是被这个世界感动了。其中,有一位德国小伙卢安克,以他的教育事业感动了中国人民。然而,他被不公正的舆论逼迫离开了中国,结束了他18年的支教生涯。

从德国到中国:由自闭症到教育事业

卢安克,年生于德国汉堡,他与他的双胞胎哥哥都患有自闭症,这让卢安克的父母辞去工作,专门照顾两个兄弟。卢安克在一所自闭症儿童学校接受教育,拥有了快乐的童年。然而,由于自闭症的影响,他无法按部就班地上高中,只得在一家帆船工厂工作。在这里,他发现了自己对制造业的热爱,并因此被德国国立艺术大学录取。在大学期间,卢安克接触到了中国的工艺品,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申请了三个月的游学机会来到中国。

支教生涯:用青春奉献给中国的山村

在中国求学期间,卢安克与老师来到广西一个偏远山村,并深深地被当地人的贫穷和孩子们无法接受教育的事实所触动。回国后,卢安克下定决心再次来到中国,于是在年前往东南县支教。他曾在阳朔的一所初中教授英语,但没有使用教科书和测试,而是注重培养语感。然而,由于他不符合学校的教学模式,最终他被学校开除。

为了帮助那些无法接受教育的孩子,卢安克去了更偏远的山村。年,他来到了广西壮族河池市东兰县板烈村,租了一间简陋的土砖房。在那里,他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包括语言不通和当地人对他的抗拒。不过,通过帮助村民干活,他逐渐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卢安克开始了他的支教之路,他带领孩子们探索村子的地形,设计桥梁和道路,并组织村民修建了一条水泥路。他从来不强迫孩子们学习,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他每个星期天都会住在不同的孩子家里,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老爸”。

被舆论束缚与逼迫离开中国

然而,这段美好的支教生涯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卢安克的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去甚远,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和不满。有人认为他没有教给孩子们必要的知识,有人觉得他在拿中国的贫困和孩子们的无知做文章。他的行为引起了一些不公正的舆论和指责,最终他感到压力太大,决定离开中国。

7年,卢安克离开了壮族河池市,结束了他在中国的支教生涯。他决定回到德国,继续从事艺术设计工作。然而,他在离开时的一番话却让人动容:“我曾经热爱中国,爱到不能自拔。然而,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不是因为我已经不爱了,而是爱得太深了,让我受伤得太深了。”

感动中国:留下的印记和故事

离开中国后,卢安克并没有忘记他在中国的经历。他回到德国后,创办了一个艺术工作室,将中国的工艺品和文化带给了更多的人。他还在德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展览和演讲活动,介绍中国的山村和他的支教经历。

卢安克的故事在德国和中国都引起了广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54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