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6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清水向东流:西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报道。
今年一季度,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排名中,广西10个市跻身全国前30名,其中6个市位列前10名。
这6个市均在广西西江流域。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介绍,年初以来,广西西江流域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均为Ⅲ类及以上水质,水质优良比例为%。
记者近日沿广西千里西江8个市采访了解到,当地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同时期盼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开展流域生态补偿,促进西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西江黄金水道上的广西贵港市航拍景象(年3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
广西西江是珠江水系重要组成部分,西接云贵、贯穿广西、东接粤港澳,在广西境内流域面积约20.2万平方公里,聚集全自治区约80%的市县和约90%的人口。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二级巡视员赖春苗说,保护西江流域生态环境对维系粤桂两省区生态安全、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排名中,西南工业重镇柳州名列第一。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覃国琴介绍,当地坚持城镇源、工业源、生活源与农业源治理并重,统筹城乡水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柳江畔的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业污水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最后变得清澈见底。公司党委副书记韩宗桂说,柳钢建成4座废水集中处理站,配套水循环处理系统,吨钢耗水量由21年前的54吨降至目前的2吨。
在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里,绿植、鲜花组成的层层“梯田”吸引许多游客。而几年前那考河还是一条臭水沟,沿岸有几十个污水直排口。
↑市民在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内游玩(年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南宁投资约亿元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建成区内原有的38段黑臭水体河段已消除黑臭,形成江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百里秀美邕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曾鸣说,年南宁在全国省会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中位居第二,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百色是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之一,市生态环境局综合科科长姚宗林介绍,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19个,5个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资源相当丰富,年森林覆盖率72.8%,是国家森林城市。目前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市县两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
红水河过去由于含沙量大、水流湍急,河水呈红色,被称为“红水河”,如今红水河变身“清水河”。记者在河池市天峨县看到,红水河沿着高山峡谷穿城而过,河水清澈,两岸绿树青山倒映其中,清晰可见。天峨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武俊说,目前全县两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均达到Ⅱ类水质及以上标准。
↑在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增殖放流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在投放鱼苗(5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在严格落实禁渔制度的同时,广西西江流域各地积极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柳州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于保田说,“十三五”以来累计向柳江投放鱼苗超过万尾。位于柳江上的红花水电站年至今累计投放鱼苗万余尾。
↑这是长洲水利枢纽鱼道(无人机照片,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麦凌寒摄
在梧州,长洲水利枢纽建设了总长1.5公里的鱼道,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用于鱼道运营维护、采购鱼苗等,还牺牲数万千瓦时的耗水率以确保鱼类洄游繁殖通道畅通,10多年来每年有数万尾鱼依托鱼道洄游至上游水域。
↑这是长洲水利枢纽鱼道(无人机照片,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麦凌寒摄
大藤峡工程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水利枢纽,被称为珠江上的“三峡工程”。为保护鱼类生存栖息,工程建设方探索建设仿自然鱼道,设立鱼类增殖站及保育中心。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环境移民部高级工程师廉浩说,仅年公司就投放“四大家鱼”万尾。
↑这是建设中的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5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
广西西江各地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推动西江流域绿色发展。
西江流域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巴马瑶族自治县加快旅游业提质升级,推进“全域旅游+康养”新兴产业。巴马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黄燕飞说,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多万人次,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是年同期的1.5倍以上。
↑这是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那社村命河田园(年6月2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红水河两旁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在碧水蓝天映衬下别有一番风味。在大化瑶族自治县的百里画廊景区,游客搭载豪华游轮溯江而上。
与贵州毗邻的天峨县依托红水河两岸的原始森林开发生态养生游。当地围绕红水河推出环红水河自行车赛、龙舟赛、漂流等体旅融合项目。
金秀瑶族自治县是珠江流域重要的水源地,被誉为“绿色水库”,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当地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中瑶药种植、康养产业、生态旅游业。
↑这是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的一处民宿(年7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如今,西江沿岸一些地方生态工业发展迅速,绿色工厂、绿色工业链和绿色园区等如火如荼,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柳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方华说,当地将水污染治理与城市发展战略同规划、同实施,加快企业循环化改造,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工业水循环利用率均超90%。
不断优化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受访人士认为,西江流域水环境优良的背后,是当地党委、政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抓生态环境长效机制建设,努力打造西江生态防护屏障。
第一,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生态保障机制。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广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构建起系统特色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广西取消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凌云、乐业、凤山、东兰、金秀、天等、三江、龙胜8个县GDP考核。“生态立市”“生态立县”成为多地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各地党委、政府深入开展“督政治污”,不仅治理了环境污染,还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第二,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坚持流域联控。柳州、来宾、河池3市建立“柳来河一体化”环境保护跨区域协作机制,与贵州省黔东南州建立都柳江流域市(州)级跨区域环境联合交叉执法和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控”。
据自治区检察院介绍,两广检察机关签订《关于西江流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作意见》,开展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跨区域协作,对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类案件集中大排查,建立共同部署专项活动、案件线索移送、类案统一尺度和重大个案协作等机制,为保护西江流域生态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第三,发挥河长制作用,压实监管责任。南宁成立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实行市委书记和市长“双组长”制,抽调多名干部专门从事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将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县区、单位、平台公司年度绩效考核,做到守水有责、守水尽责。
柳州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柳州现有市、县、乡镇、村四级河长超过名。截至年底,河长们已巡逻江河30多万次,解决非法占用水道和垃圾倾倒等环境违法行为起。
梧州市水利局副局长吴正全说:“梧州市共有大小河流条,当地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总河长制’,建立河长通App,加大河流巡查和问题处置,确保一江清水送下游。”
全流域生态保护“一盘棋”思维有待强化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尽管广西西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但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不少压力。
当地一些干部建议,尽快探索建立珠江—西江流域生态综合补偿机制。来宾市委常委、金秀县委书记韦德斌说,金秀县每年为周边地区和下游提供约25.7亿立方米清洁水源,占整个珠江流域年径流量的17.7‰。建议设立金秀大瑶山生态补偿机制试验区,可按照下游用水量等科学测算补偿办法,探索跨省区生态补偿经验并向其他地区推广。
崇左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科负责人赵绍林认为,可考虑以流域断面水质考核为依据健全跨省区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和补偿标准,鼓励受益地区与保护生态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加大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实施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刘慕仁建议设立水生态补偿基金,主要用于流域内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河流岸线保护、水源林养护,进一步提升西江流域水质。
部分干部建议,统筹做好上下游联防联控,共建千里西江绿色生态走廊。来宾市委书记农生文等人建议,按照流域一盘棋、全流域一体化思路,优化沿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着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抓好流域水污染治理,建立更加紧密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记者刘伟、何伟、黄浩铭、孙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