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旅游攻略#
游客在巴马长寿岛游玩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进入新时代,河池得天独厚的山水美景,早已不是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孤舟”,而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富民产业、特色品牌,愈发夺目耀眼——
“十三五”期间,我市成为中国首个“世界长寿市”,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紧紧抓住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建设契机,全力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前一年完成全市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万人次、旅游总消费突破亿元的任务目标,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都安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
站在“十四五”新征程、新起点上,河池依托独有的文、旅、康、寿、生态等资源禀赋,提出“生态长寿市·三姐文化城”的战略蓝图,开启全域跨越发展的“醉美”引擎,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宜居康养旅游胜地和旅游集散地、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和国家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中国长寿养生旅游“第一市”。
游客在南丹洞天酒海景区游玩
文之韵:彰显古城新魅力
积淀千年的历史文化,如何变身为现代文化产业的资源?古老的文化传统,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发扬?祖辈遗留下来的文化印迹,在现代的城市文明建设中,如何传唱不衰?
作为世界长寿之乡以及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历史悠久的河池,面临的正是这样的选择。
宜州龙洲岛
加快建设广西唯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刘三姐歌谣”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旅游节一同列为广西三大艺术节,荣膺“中国十大品牌节庆”称号……
文化如水,激波扬涛。盘点近5年来一项项创新的亮点工作,恰是河池文化发展的一种新思考,也印证着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强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坚毅决心。
游客穿上旗袍在宜州古城游玩
迈向“十四五”,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出在新发展阶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号召之时,我市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繁荣多彩民族文化,打造具有河池标识和时代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的方向没有变,决心更不变。
未来5年,我市在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同时,将实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和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提升刘三姐、“河池作家群”等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加大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深入挖掘长寿文化、铜鼓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独特文化资源,打响“白裤瑶文化”“毛南族文化”“仫佬族文化”“密洛陀文化”等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推动革命老区精神具体化、时代化、标志化,打造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建设“红色名镇”“红色名村”;深化与东盟、“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的文化交流,打造一批具有河池标识和时代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高河池文化在国际国内影响力,建设文旅强市。
罗城武阳江
旅之美:打牢基础育新机
河池不仅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
在这里,名山秀水与名胜古迹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绿色生态浑然一体,优美田园与乡村悠韵和谐如画,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相映成趣,是一块自然天成与人文造化完美结合的旅游宝地;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刘三姐民族风情旅游区、百里龙江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带、红水河滨水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带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这个城市宝贵的财富。
游客在大化品尝特美食和体验民俗风情
结合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以资源、文化为依托,我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将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本,奋力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华丽转身,在“十三五”期间,旅游基础设施和重大旅游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三年行动已实施项目46个,累计完成投资31.61亿元,有效提升了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及服务水平;先后建成刘三姐故乡风情旅游区、罗城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环江木论喀斯特生态旅游区、南丹“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旅游综合体等一批景区景点;全市A级景区超过50家,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目标。
巴马命河
随着旅游品质和旅游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河池全域旅游的山水长卷渐次铺陈。
发展画卷徐徐展开,美好未来更加可期。为把握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未来5年,我市将继续以河池深巴试验区为载体,实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集成巴马和深圳的资源优势,优化组合、双线融合、跨域开发,加快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升级发展。
天峨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同时,依托刘三姐文化品牌,重点开发宜州区新旧城区、刘三姐镇、祥贝乡3个片区,持续提升以“生态长寿市·三姐文化城”为形象品牌的河池民族文化旅游影响力,努力把河池打造成为广西文化旅游新高地;依托龙江流域“文、旅、康、寿、生态、物产”等资源的独特与富集,实施“文旅康+”融合开发行动,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多民族独特风情的百里龙江旅游黄金带;依托红水河流域独一无二、完整原生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红水河滨水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带,在文旅新赛道上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
融之力:乘风破浪开新局
年,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文旅经济保卫战中,为确保两战双赢,我市按照自治区的部署安排,把准时机,积极推进文旅行业复工复产。当年前三季度,河池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消费恢复率均排在广西第一位。
文旅市场能够在短时间内触底反弹,强势复苏,得益于我市大力构建的“文旅+扶贫”“文旅+农业”“文旅+林业”“文旅+康养”“文旅+工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东兰红水河第一湾
新格局充满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全力构建“文旅康+大数据+金融”的大健康产业链,大力发展天然饮用水、长寿食品、健康医养、精品体育、会议会展、生物科技、特色医药七大产业,把深巴试验区打造成为河池“文旅康+”的重要增长极;全力推进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巴马国际旅游区康养职业学院等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建设,形成大健康产业集聚规模与效应;推动河池深巴试验区上升为国家大健康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健康产业集聚区,打造“世界长寿康养天堂”。
环江木论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
综合宜州资源禀赋、分布格局、交通条件及区域旅游定位等特点,加快开发刘三姐民族风情旅游区,着力构建刘三姐文化城市旅游;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特色品牌打造工程,加快推进古龙河-白龙洞风景名胜区建设,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特色鲜明的重大项目、康养基地、休闲度假基地、特色小镇、景区景点,打响“刘三姐文化”等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串珠式开发百里龙江民族风情画廊,着力构建“一心集散、一核引领、三区互动、两带整合、全域统筹”旅游发展新格局;共建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带,打造跨省区合作的黔桂民族文化旅游黄金带。
游客乘船游览红水河
以建设红水河国家公园为抓手,打造红水河“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力争把红水河流域打造成为集文旅开发以及生态保护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新型生态经济带和国家级生态旅游基地。
“一城三地”发展战略的大幕已开启,“文旅强市”的号角已吹响,一路开拓、一路奋进的河池,正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行动,托起打造中国长寿养生旅游“第一市”的梦想,犹如古老而又永葆青春的红水河一样,克服一切险阻,以一往无前的力量奔向大海。
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三门海。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首席记者权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