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国人一头扎进偏远山区支教,一干就是

德国人卢安克

你相信天使吗?你相信天使行走在中国吗?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德国人,从年开始,一头扎进广西最偏远的山村支教,一干就是十几年。他不要工资不提待遇,不喝酒不吃肉,和留守儿童同吃同睡,甚至倒贴钱帮学生买书本,捐钱给学校,凭一己之力帮助了一批又一批贫困生,十几年如一日,从青涩的青年人熬成沉默少语的中年人,却连老师的称号都没有,又在年突然消失,从此杳无音讯。后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行走在凡间的天使”。他,就是德国人“卢安克”。

卢安克与留守儿童

年夏天,卢安克来中国旅游,他用三个月的时间走遍了中国的大好河山,并且被这里的一切所吸引着,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年大学毕业后,卢安克重返中国,终于又踏上了这片让他魂牵梦绕的土地。他先在广西阳朔的农村待了半年,帮人犁田、隔河、打谷子,啥活都干。但中国农村的面貌、落后的生产方式深深触动了他,要想彻底改变,就首先要从教育开始。从此他便下定决心,要将自己有限的力量,投入到当地农村的教育事业当中去。

卢安克干农活

年,他来到广西东兰县广陵屯,租下村民闲置的房子,让没学上的孩子们都来这里学习。不仅不收学费,只要不吃肉,饭还给你管饱。从此,在这片大山里,总能看到一个外国人领着一群孩子,教他们说普通话,教他们识字。但最后,由于卢安克没有办理外国人就业证,被罚款,被迫返回德国。

暂时的困难,并没有难倒坚定的de5×卢安克。年3月,卢安克再次来到中国,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取得了合法从事教育工作的权利。他开始在阳朔中学教四个初中班的课。毕竟是个外国人,从思想观念到行为举止再到穿着打扮,卢安克一点都不像个正常的老师,很多家长都犯嘀咕:这样的老师,能教好自家的孩子吗?

卢安克对中国的的应试教育也有意见,在他看来,中国学生缺少创造力,而老师们只会讲授理论而不注重实践,往往只是要求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死记硬背,更别说兴趣培养了。因此,卢安克的教学方法一直不能适应本地教育体系,甚至班里的平均分也位于年级倒数,这更引起了家长的不满。

不久,卢安克便被开除了。校领导的回复也很直接:我们要的是升学率。

但这并没有熄灭卢安克的决心。年,卢安克又回到了让他挂念的农村,离广林屯五小时山路的切裂乡板烈小学,这里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交通靠走,通信靠吼,在这里他不拿一分钱工资,一个人负责音乐、美术、自然ms×等好几门课。他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五年级的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小河上,一起设计、并建造了一个小型水坝,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教学。

卢安克和留守儿童

其实一开始,调皮的孩子们对这个老外的良苦用心并不理解,有的孩子认为在这上课,还不如下地干活,他们偷偷在老师喝水的杯子里放粉笔末,在老师的衣服上贴小纸片,还将粉笔全部打湿干扰老师上课……面对这些顽皮的孩子,卢安克只有无奈的笑。

很多在叛逆期的孩子会沾染不良习惯,比如偷东西、抽烟,卢安克从不责骂他们。他说,孩子们需要一种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威,一种归属的力量,来引导、激发他们的内心面对以后的人生,强制没有力量,内心的归属才有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卢安克和孩子们成为了朋友,卢安克在课余时间整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他们一起爬树,一起下水捉泥鳅,在地里刨土豆、挖红薯。此时,这个老外看起来哪还像个老师,而是一个地道农民。

然而,这里非常贫穷,很多学生连课本都没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卢安克从来不吃肉,不喝酒,省吃俭用,过的像苦行僧一般,大码球衣下面是一副瘦弱的身体,他将省下来的钱全部用在购买学生的书籍以及文具上,业余时间做翻译赚的钱,还有德国家人每年寄给他的欧元生活费,除去极少的生活开支,剩下的全都捐给了学校。

日复一日,卢安克无私的行为感动了这里的所有人,经常有很多当地人邀请他来到自己家里吃饭。在孩子们的眼中,卢安克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是他们最亲的人,以至于很多学生都亲切地喊他老爸。

有一天,卢安克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让每个人都画出自己心中的路。第二天,学生们把自己的成果全部交给了卢安克,卢安克在仔细看过之后,决定邀请同学们共同实现“心中的路”。他和学生在一起选出了一条最符合实际的路线,然而,修路的资金却成了问题,远在德国的卢安克的哥哥知道这件事后,主动捐助了一笔资金用来修路。很快,在卢安克和孩子们共同的努力下,铺成了这里唯一,通向外界的水泥路。

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的通过行动来学习,他专门写了一个电视剧本,然后组织同学们共同制作道具,共同配乐,共同出演,学生们做梦都不敢相信,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当演员,并且拍成了电视剧。

卢安克认为,学习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结果,而是找出每个人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有一次坐拖拉机出山时,卢安克遭遇了严重的车祸,同车人死亡,他自己的脊柱也缩短了三厘米,他却说,这次的车祸把他的命,和这里联系的更紧了,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这里。如果有一天他走掉了,就没有了命。

年,卢安克被评选为感动中国人物,当知道自己入选时,他十分震惊,并要求退出,他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而是中国感动了我。此后,躲避记者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唯一一次接受采访,是因为主持人柴静承诺,不会将他塑造成名人。

卢安克接受采访

然而,卢安克最终还是出名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宁静的小村庄,要了解卢安克。这彻底打破了卢安克的平静生活。不图回报和对外界的刻意回避引也起了很多人的猜疑,有些人觉得他有问题,甚至有人怀疑他是间谍、恋童癖……各种舆论让他不堪重负。远在杭州的妻子也要他担负起家庭的责任,要他离开农村,回杭州打工挣钱。再加上长期的艰苦生活和精神压力,他内心非常痛苦,这让他的身体越来越差。

最终,他选择了离开。

也许是他累了,也许是因为他觉得是时候离开了,从此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也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卢安克将整个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篇土地,也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不仅教育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他的事迹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一代人。他不仅推动着教育事业,更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无私、奉献、坚强、朴素……他用自己的脚步推动着文明的进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73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