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莱诗会九月篇解锁第37个教师节,A面是

编者按

为庆祝第37个教师节,本期特约在八桂大地上辛勤耕耘的园丁们的诗作,以彰显讲台上的诗意情怀。博学多识、引经据典的写法,遣词造句的考究,以及象征、隐喻上的多层次性,营造出的陌生而新鲜的意境,丰富而立体的意蕴,都是所选诗歌呈现的诗学共识。从《捕云者说》中的戏拟,《时间之书》中立体的时空观,《旷野上的母亲》中深情而柔美的母爱,《立冬,在城北看宜州》中独酌的乡愁,等等。诗意的师者面孔,师者的诗意展现,这个教师节是“诗意的栖居”的——

黄土路,广西巴马人。曾在文学杂志工作多年,河池学院创意写作中心主任。著有小说集《醉客旅馆》,散文集《谁都不出声》《翻出来晒晒》及诗集《慢了零点一秒的春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捕云者说

黄土路

没有谁能抓住云,也没有一个机器可以

他把镜子擦拭干净

对着窗外的天空

那些燃烧的云都不会留下灰烬

他说,试图把那些云从镜子里赶进房间

可是为什么墙一直是沉默的呢

像一摞纸中的一张……我也试过用笔

他说,但笔留下的云那么沉

云的轻呢。他在湖里留了一根长长的绳子

在夜晚把白云拖上岸

可是它们,无一不是都变成了青草

他沮丧地说。

陈爱中,广西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业余写诗。发表作品数百首,出版诗集《行走的瓦片》。

时间之书

陈爱中

长蛇以腹部触摸枯叶的纹路,

和尚想起钟声里飘荡的铜锈,

懒洋洋的,如相思湖的流水。

叔同静坐,子恺依门而眠。

羊皮卷老了,线装书竖起尘埃,

草蛇灰线布满月光,射线如麻

永不知晓死亡与更生的界限。

商隐忆亡妻,东坡潸然泪下。

嘎仙洞冰柱如炬,逐鹿是消融,

再也回不去茫茫雪原。

花山跃动的青蛙,甘愿沉浸在

左江的古水里,生生不息。

阿波罗奔月,嫦娥流连忘返。

春种秋收或者东升西落,

都不免一声叹息。

冯强,文学博士,就职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落地鹭鸟,与友人共勉

冯强

“我的牢骚完了,就当我喝酒了吧

虽然我没喝。”

几乎是本能,暴风雨后去水杉公园

要捡拾吹落地面,暂不能飞的鸟儿

雨水洗净白花花鸟粪,灰石板显现

一只折翼山雀,尖锐长喙啄向

抓捕它的手,握起时纤细爪子扎进

手心,血滴一粒粒挤出:没有谁愿意

命运把握在别人的手掌。往前是

“落地鹭鸟投放处”:“如在林内发现落地

幼鸟,请施以援手,放进救助棚内。”

围网内是白鹭池鹭夜鹭和泥鳅,翻出了

水盆,在蜿蜒。一只叫不出名字的鹭

伤了腿,在角落发呆;外边一只焦急健康的

绕网棚疾走,想进来

多么猛烈的暴风雨!高飞的鹭鸟陷入

地面的忧郁。如果坠落足够漫长,足够

蓄积结实的翅力和眼力,姑且于此逗留

你看那白鹭多么淡定,栖在高高的

枝桠,养神。天空与河流梦想着它

“这看不到头的苦旅”,卑微又修远

不要把玩我们,哪怕无法施以援手

吕斐,任教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曾出版诗集《凝固的碎片》。

鬼火

——献给逝去的部分

吕斐

奶奶说,鬼火是不灭的

先人见过的

她也亲眼看见过。

回望往昔,并没有人

真正地死去

比如母亲,她逝去的那部分

又在我女儿身上

顽强地活了下来

就连胆小怯懦的我

因为有了父亲的身份

从而懂得了另一个父亲

沉默的深意。

那幽蓝之火,忽闪忽灭

曾寄身于江海中的豪情

变幻为生活的痛击

似乎他们仍然忙碌着

为孩子准备早餐

在阳光的厨房中

他们被隔离开

与雪白的面粉一起

揉搓着时间的尸体。

钟世华,80后,广西合浦人,诗人,评论家,现供职于南宁师范大学,作品散见《诗刊》《诗歌月刊》等杂志,出版诗集《冬天里的光》。

月下骑楼

钟世华

亮了起来。是月下楼了

她骑着金龙下来

穿过小巷,穿过檐廊

来到这首诗上,放牧金子

两条鲤鱼四只白鹤

我追赶着童年的新娘

走遍黑暗,去寻找传说中的城池

莲池边,松树下

我看见那些失散多年的人

今夜,从水门出来

坐上银色宫雕马车

出席五月的盛典

在那些爱的旧址上

泪珠跌倒在地

记忆在水之上长眠

五月骑楼

楼是故居门上的一把暗锁

月是童年的一把钥匙

陈振波,男,年生,广西北流人。毕业于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文学硕士。广西中华文化学院教师,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漫步与遐想

陈振波

你在江边遇见的那个人

是我。我已把自己锻造成时光漫步者

穿行在流水之侧

看江水里被竹枝撩破的

落日倒影。看黑色电单车

一条白绒绒的狗吐着舌头

看广场舞大妈的晚年临近

矿泉水瓶子,口香糖,黑色饮料

一路掉落的三角梅

那是春天的红色十字架

这些都是关乎灵魂的碎片

提及生活,思绪行止不定

我一个人在江边走过的

都是难得的好时光

就像播放旧电影

我看着这些

慢慢融入,畅想

并且相信一种诗意的生活

而感到愉悦

我感到自己比以前更加勇敢

感到体内的磅礴

我穿越铁路桥下的洞孔

抖落一身疲惫

迎面前方的亮光

安乔子,本名冯美珍,出生于年,广西北流人,就职于北流某中学。有诗发表在《诗刊》《扬子江诗刊》《星星》《诗探索》《青年作家》《草堂》等。参加第二届《星星》诗刊举办的大学生诗歌夏令营,《星星》第三届全国青年散文诗人笔会,入选第20届《散文诗》全国散文诗笔会。为广西新锐签约作家、玉林签约作家。获诗探索第十届红高粱诗歌奖。

旷野上的母亲

安乔子

旷野上到处都有母亲的影子

像到处长着的蕨类植物

菜园、丛林、田野和河流

都是她喂养的

天空是她的另一种向往

鸟一阵阵地从她内心飞出来

鸟语是她轻声的吟唱

有时,我需要越过暮色找到

扛着一把干草的母亲

有时我需要大声地喊她

回家吃饭

母亲在旷野上如一只奔跑的土豆

丰满又轻盈

有时,她奔跑在九月的稻田里

穿上金黄的旗袍

她是多么骄傲的稻草人

有时,在大雾弥漫的早晨

母亲披着白茫茫的露水

去山坡的牛棚给母牛接生

有时,在地里劳作之后

母亲在荔枝树里换下汗湿的衣服

或者在小河边洗澡

不远处的玉米总探出头看她

有时,母亲在消失的木屋边小坐

等年轻的父亲归来

有时,她向一只蝴蝶学习

在起风的旷野上跳舞

跟着周围的植物摇曳

直到她也变成一株忧伤的植物

风不停地吹她

她的舞姿令人琢磨不透

又藏满了秋天的心事

余洁玉,80后,广西贺州人,广西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草堂》《汉诗》《民族文学》等纸刊。出版诗集《云上的沼泽》。现在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任教。

采茶记

——致表姐

余洁玉

有一次我跟表姐去山上采茶

白色的雾气在我们到来后

很快就退去了

两只红嘴鸟从隐秘的林间

飞到距我五米之外的枫树上

欢跳了一会儿,又飞走了

树枝晃动,表姐从另一侧

挨近我,她说过了夏天

就去镇上读中学

我把摘下的茶叶倒进她的竹篓里

她把竹篓里的茶叶放进滚烫的锅里炒

新茶煮成的那天,我们并肩眺望斜阳

第一次,有了人世的远近

和可爱的忧伤

胡游,湖南湘潭人。年生,中国作协会员。年获得“青春先锋诗歌奖”。曾入选年“文学桂军”新锐作家扶持项目。诗歌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作家》《扬子江诗刊》等,河池学院创意写作中心教师。

夏日纪事

胡游

乡下的夏天也很热

中元节带来了阴气

今天甚至有些冷嗖嗖

很多人聚在黑石塘凑人气

最终败给了来自阴间的亲人

那边的

比现在留在乡下的人多多了

通往家乡的小路不再泥泞

但是很拥挤

却不知道和谁在抢这条路

我甚至无法

与莲花、莲蓬和狗尾巴草靠近

那边回来的亲人

就依附在它们身上

杂草丛生的晒谷坪

已被烟花和香灰覆盖

好像给他们烧些纸钱

在晒谷场就可换回黄金

蛇只剩下树枝一样的尾巴

小时候的凤仙花早就睡了

温柔的晚风无法接受

十字路口到处升腾的阴气

奶奶还是不爱钱,不喝酒

她一人在河边钓鱼

我无法看见她

但看到河里的所有的鱼

都在向她以前钓鱼时坐的那块石头

靠拢

韦汉权,男,壮族。广西作协会员。曾于《民族文学》《诗刊》《星星》等多种期刊发表诗文。曾获年度广西壮族诗人奖等。供职于广西大化民族中学。

最后的瓦檐

韦汉权

叔叔和伯伯手拉手离开,最后的瓦檐

那龛灯倏间像一朵花

卸了火。母亲把脊背转过去

告诉姑嫂们相持多年的苦乐

我放下磨盘的弯臂

把玉米酒碗往院门前一拍

哥丢下斗笠

拉着我

去往村口方向

我小心地跟在他们身后

我的长辈

我回望被甩在身后的每一段路

我看到起伏的田野

黑白相间得欲言又止

我们进入灯亮前的小城

移民点中心广场的篝火

燃烧我们的柴薪

薪火相传的壁画指明着

我们的来路

和去路

覃东院,女,年出生,每日写诗就会幸福。获得第七届“包商银行杯”优秀奖,有作品刊发于《散文诗》,东兰县三石中心小学教师。

枝头上落下的第一只鸟儿

覃东院

枝头上落下的第一只鸟儿

它不断地用喙啄着胸脯的羽毛

这是一只会反复斟酌自己的鸟

借用黑色造就了它的眼睛

专门使用它转动在所有的事物上

在整个秋天融合大地之时

它开始了自己的哀鸣,鸣叫在枝头上

像是没有了大地的人类,这是一只绝望的鸟

挣扎在自己短暂的一生里

这高傲的鸟儿

还没得到神让它到达大地的旨意

这只飞鸟被劫持在一棵大树上

专门看管星星、月亮不能到达地上

这只鸟儿烧尽了自己的坚硬

躯体再也无用,灵魂却也离不开它

它的脚下是到处流动的它们

穿梭过被盖住的大地,它醒着

大地里的人也醒着,比如植物随风走

比如小溪往低处寂静

与它无关的伟大正穿透它的胸膛

去到神明那里

然而一只被折磨殆尽的鸟儿

快速地落在大地上

这是临死之前的预兆

被震碎的一只飞鸟胸膛涌现出鲜血

这一次是神要带走一个物种的死亡

从大地上挖走它

让一只鸟的死亡成为真相,我们不违背

我们相信,现实在这里才得以落脚

陈代云,70后,河池学院教师,有少量诗歌发表,出版诗集《小作品》。

立冬,在城北看宜州

陈代云

和这个冬天所有的白昼一样

眼前的龙江越来越瘦小

露出狰狞的石头

江水融掉了石头空洞的部分

像一只又一只绝望的眼睛

浅浅的江水将小城一分为二

江的对岸终于升起了雾

远远看去,就像炊烟

就像家乡。从屋顶升起的天空

明净又湛蓝

在这里,人人都爱刘三姐

爱她的机智和狡辩

而我却爱黄庭坚

爱一个异乡人的孤独、落魄、死亡

来源:广西民族报

实习编辑:苏颖

责编:黄浩云

审核:梁晴

复审:蒙树起

监制:韦尚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5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