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犅,是壮族地区对青蛙的俗称。随着人类早期的图腾崇拜演变出的“蚂犅节”民俗,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
每年正月初一,红水河流域沿岸壮族村寨的村民都会身着民族盛装欢度“蚂犅节”,通过祭拜蚂犅,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图
欢庆活动现场
蚂犅节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至二月初二结束。仪式过程主要包括寻蚂犅、祭蚂犅、葬蚂犅三个环节。
#寻蚂犅
正月初一黎明,在祭祀活动主持人的号召下,全村男女老少敲着铜鼓成群结队去田里、溪边寻找蚂犅。
图
村民兴奋地展示找到的蚂犅
第一只被找到的蚂犅会装入“蚂犅棺”,封“棺”、绑紧、彩纸糊面。
图
活动主持人向村民展示找到的蚂犅
#祭蚂犅
初一到正月底,人们把“蚂犅棺”放在花轿上,白天孩子们抬着游村,并在每户门前停留诵读祝福语。晚上则抬到蚂犅亭下,人们跳蚂拐舞和唱蚂犅歌,以示为蚂犅守灵。
图
村民举行蚂犅祭祀
图
蚂犅游村寨仪式
#葬蚂犅
活动进行到第25天后,蚂犅节进入高潮。
人们会选择吉时打开去年葬蛙宝棺,查看蚂犅骨头的颜色。若呈金黄色,则预示今年风调雨顺,全场铜鼓齐名,欢呼庆祝;若为灰色或黑色,则表示年景不好,便烧香祈求消灾祈福,随后举行新蚂犅的下葬仪式。
图
村民为“蚂犅墓”竖立高幡,象征祭祀活动结束。
#篝火铜鼓山歌会
新蚂犅下葬之后,开始举行欢庆活动。在铜鼓齐鸣中,村民们跳起打鱼捞虾舞、纺纱织布舞、丰收祭拜蚂犅舞等传统舞蹈,欢送蚂犅灵魂上天。
图村民们表演传统舞蹈“舂米舞”
图
村民们表演民间传统舞蹈“打鱼捞虾”舞
欢庆活动这天,人们尽情狂欢,通宵达旦。
手举火把,呼喊着奔走田野,上演“捉瘟神”游戏,寓意驱逐瘟神、守护健康。同时,燃起篝火、跳面傩舞、唱山歌、敲铜鼓......铜鼓声、山歌声、祈福声相映成趣,热闹非凡。
图
村民夜游村寨
图
村民围着篝火跳起面傩舞
由于“蚂犅节”鲜明的地方特色,目前红水河流域的东兰县、天峨县、南丹县联合申报的壮族蚂犅节传统活动,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该地区特色民俗旅游名片。
*图文作者:韦禄东(部分文字整理于网络)
*统稿:黄继贵、韦雄飞
*编辑:吴晴、韦礼
*审核:刘洞天、潘炳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