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批大批的记者先后扛着相机涌入到广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面,他们此行前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采访到在这里支教的一位德国老师——卢安克。
这名来自异国他乡的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地待在这个小山村里面,陪伴着这里的留守儿童们玩耍、学习,并且从来不收取任何的报酬,甚至被这些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老卢爸爸”。
这一年,一直在小山村中发光发热的卢安克被推荐为“感动中国”人物。“德国人扎根广西支教”的消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许多不速之客也随之而来,想要对这位老师进行采访。
可是卢安克不仅拒绝了所有记者的采访,还给评委们写了一封信:“希望你们不要选我,不是我感动了中国,而是中国感动了我。”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推选卢安克为感动中国人物呢?而他又为什么说是中国感动了自己?
“不合格”老师卢安克
年夏天,一次为期3个月的中国之旅,彻底改变了德国青年卢安克的人生轨迹。在这里不仅为中国的壮丽山河所震撼,更加让他感慨的是,中国人的热情好客让他感受到陌生人之间也可以亲如兄弟。
回国后,卢安克一直忘不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于是努力争取到了在东南大学当旁听生的机会,接着又转学到了广西农业大学学习中文,在那里卢安克与一群广西农村的中国同学同吃同住,从此也与广西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广西学习期间,平时休息日卢安克会去到各个山村走访,了解广西的民俗风情,在走访过程中他发现很多的偏远山区,那里的人根本就不会说普通话,小孩子也是接受不到教育的。
甚至在壮语里连“老师”、“学校”这样的词都没有,更别说是“改变”、“变化”等词汇。这给卢安克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他从内心里觉得自己应该帮助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于是他开始努力地学习中文,为今后成为一名支教老师做准备。经过多年学习后,卢安克终于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了,于是从年开始,卢安克便开始了自己的支教生涯。
最初卢安克来到了南宁市的一所残疾人学校,他在这里义务教德文,但是由于没有就业证,他被当地公安机关罚了块钱后,首次支教也正式夭折了。
受挫后的卢安克返回了德国,但是在广西生活的回忆一直萦绕在卢安克的脑海,于是年,他再一次来到了中国,继续施展自己的教育理想。有了上一次因不合法教学被罚款的教训后,为了让自己的教育身份合法化,他通过沃道夫教育友好协会注册了一个南宁办事处,取得了在中国义务教育的机会。
这一次卢安克选择在一所县城当中学老师,但很遗憾,他并没有能够获得长期待下去的机会。卢安克因为没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而被家长投诉,最终被学校开除。
关于教育,卢安克有着自己不同的观点。他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仅仅是看考试分数,根据考试标准教出来的学生,如果只会考试,那么学生将错失其他创造力的增长。”
他认为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学生要自己思考需要什么,如何实践,怎么发明,如果没有这些过程,学到的东西往往只是死板的概念,形成自己的想法,才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意义。
有一次的上课内容是《秋天的颜色》,刚上课,卢安克就带着孩子们去到了郊外,孩子们好奇地问他:“老师我们不上课吗?”
卢安克则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我们现在就在上课呀,现在大家跟我一起观察一下,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孩子们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上课模式,于是兴致勃勃地描绘起自己所看到的秋天。不仅如此,卢安克还会给孩子们讲述世界各地的秋季变化,让孩子们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
很多学生在课后都会惊喜地称赞道:“哇!我从来没有上过这么有意思的课,让我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但是这样的教育显然不符合学校规定,他们很快就迎来了考试,如果他们升学的时候对付不了考试,那么只能被淘汰,因此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最后卢安克不得不离开。
山里来了个“洋雷锋”
眼看着县城也没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年7月,卢安克来到了广西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林广屯。
当时的林广屯没有通电,也没有通公路,当地人大多也只会讲壮语,看着这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就像是在看一个怪物。但卢安克并不在乎,还亲切地跟这些人打招呼。后来卢安克在这里以10元每月的租金,租下了一间房子开办学校。
当地居民更加觉得他怪,不好好待在自己的国家,却跑到中国农村来给留守儿童上课,还不要报酬。几乎没有人理解他,甚至很多人怀疑他是一个“特务”。
卢安克就这样在村民的异样眼光中住了下来,没事的时候他就会帮助村民干活,什么都干,只要是有人需要帮忙,他一定会热情地奉献自己。
后来村民便对这个外国人放下了所有的戒备,得知卢安克是免费给学生提供教学后,便让自己的孩子前来报名,不久卢安克就有了十几个学生,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没有接受过教育,就像是一张白纸,他开始用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这里的孩子们学习。
为了更好地让这里的孩子学习普通话,他每天让一个学生讲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孩子里有一个是上过小学的,会说普通话,他便让这个学生把这些故事都翻译成普通话讲给自己。
然后卢安克在把这些故事写成拼音,这样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拼音课文,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故事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在学习拼音的时候就会觉得简单多了,也很快就学会了普通话。
平常老师喜欢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但卢安克从来不这样做,而是喜欢把孩子们召集起来,让孩子们自己去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任务,他说:“我不想把所有知识直接灌输给孩子,而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会创造生活,获得比知识更加强大的力量。”
卢安克的到来,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思想,也改变了广屯村。
由于卢安克帮助村民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困难,又是一个“洋人”,在村民的认知里便觉得卢安克无所不能,希望他能帮忙向县里要钱,为村里修建水泥路。卢安克听到后并没有答应村民,他也没有拒绝,而是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卢安克觉得这是一个启发学生的好机会,于是在上课的时候,卢安克告诉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拥有水泥路?下雨的时候走在水泥路上,身上就不会全是泥了哦。”
这里的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水泥路,于是又激动又好奇地问:“我们真的可以吗?”
“你们当然可以,但前提是这条路需要你们自己来设计。”卢安克耐心地对孩子们说着。
于是那一节课,卢安克带领着孩子们画了一张村里的地图,并在地图上根据孩子们的表述标出了每一个孩子的家庭地址。那是孩子们第一次在平面图上看到自己村庄的样子。
画好地图后,卢安克告诉孩子们:“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一下,水泥路修在什么地方最方便呢?”
最后孩子们集思广益,画画好的就画图,脑子灵活的就负责出主意,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到这个“自主修路”的活动中。最后在卢安克的带领下真的设计出了三条道路,并通过试验论证了路要怎么修才能走着更加舒适。
后来路设计好了,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完成。卢安克的孪生哥哥得知孩子们亲自设计了道路的方案后被感动了,并决定出资帮助孩子们实现计划。
年,在卢安克和孩子们的带头下,全村人都加入了这场浩浩荡荡的修路工程,很快这条米长的水泥路就被修好了,这条水泥路不仅成了孩子们的骄傲,也成了全村人的骄傲。
村民眼中的“大人物”
年,这一次卢安克来到了东兰县切学乡的板烈小学当老师,跟上一次自己所办的十几个学生的教学场地不同的是,这里有名学生,其中有人都因为是留守儿童而住校。
让卢安克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学生很多都对自己的父母没有什么印象,因为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外地打工了,很多年都没有回来过。
为了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关爱,每逢周末卢安克都会到学生家里,与孩子们一起生活,他就像是孩子们最信任的玩伴,白天他会陪孩子们一起放牛、爬树、捉泥鳅,甚至还会一起在泥团里打滚。
晚上孩子们看电视的时候,他就一声不吭地翻译自己的文章。每到这时,孩子们经常会调皮地爬到他的身上,搂着他的脖子笑着说:“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叫卢安克,我叫他老卢,老卢是我爸爸。”
不仅如此,卢安克在教孩子学习时也是尽心尽责,他认为每个老师都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发现他们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教育。
因为板烈小学的学生非常喜欢玩水,但是在野外玩水又存在着很大的危险,于是卢安克就向学生们提出建议:“不如咱们大家自己动手建造一个游泳池。”
学生们听到后非常开心,纷纷加入了“游泳池设计者联盟”,但是等设计好动工的时候,本来凭借学生就能做到的事情,突然来了很多的家长帮忙,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子就变得不敢动手了,卢安克觉得家长的参与反而失去了做这件事的意义,便不让家长参与了。
卢安克说:“我是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去做这件事的过程,而不是为了结果。这样孩子们就能认识到自己的双手也创造的奇迹。”后来一位中学老师参与了游泳池的修建,对于卢安克的做法,他惊叹道:“我们都是想着快点把这件事完成,而他是想着每一个孩子的感受。”
卢安克在支教的这些年,从来不收取任何的费用,他曾说:“拿工资的人是不自由的,我比较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刚好这些事情又能够帮助到别人。”
卢安克的父亲很支持他的工作,并且每年会省出元人民币的退休金给卢安克当生活费,而事实上这些钱卢安克几乎很少会用来生活,一大部分都用在了复印资料上面。
在德国,很多人对卢安克表示钦佩,也会捐钱给他,但他通常转手就把这些钱捐给了教育基金会。国内的媒体很快也发现了卢安克义务支教的事情,对于他的事迹更是争相报道。
这让卢安克很苦恼,因为从那之后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人,出于各种目的来找他,说是他的“粉丝”。更让他难过的是甚至有不少女孩子表示要嫁给他,但是这些人却看不起这里的农民。
从那以后,卢安克开始逃避这些人的来访,甚至每次有记者来采访的时候,卢安克都会提前躲到学生家里,等记者走后,才敢回到学校,他说:“媒体会试图把我塑造成名人,但是我不想,出名只会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
可是年,已经在中国支教近十年的卢安克被推选为“感动中国”人物,卢安克得知后吓坏了,立马给评委写了一封信:“希望你们不要选我,不是我感动了中国,是中国感动了我。”
虽然卢安克不想出名,但是在国内媒体的报道下,他俨然已经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平静的生活被一次次地打乱,板烈村也早已不再宁静。
记者们一次次的到来,让卢安克感到十分愤怒,但是他又无可奈何。更让人无奈的是后来很多人拿他来炒作,说他没有中国教师资格;这种行为是在“打脸中国教育”;不具备志愿者身份;他属于非法居留已经被驱逐出境......
面对各种各样的舆论,年5月20日,卢安克卢安克无奈之下在博客上发表了最后一则声明:“我不是本国人,只是个一个外来人,却管了不该管的事情。可能让你们觉得很难受,为了不伤害你们的自尊,或许我应该放弃去管留守儿童。
但是如果我放弃,我的学生又会很难过。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不让外人知道,这样就没有人会难受。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