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里,有穿越时空的团圆

陕西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647706.html

「本文来源:新华日报」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蕴含着独特的精神内涵,积聚着中国人丰厚的情感意蕴。“团圆”是中秋佳节最为核心的精神追求。中秋月夜,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盘如玉的皎皎明月,期盼着家家团圆,户户平安。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上,有着无数的革命英烈、模范人物,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舍家为国,用个人家庭的“不团圆”,换取万千家庭的“大团圆”,展现了对国家的情怀、对民族的大爱。明月依旧,山河无恙。我们采访了4位革命英烈的后代和两位当代英模人物,听他们诠释各自所理解的“团圆”,分享他们和中秋相关的记忆,从中感受革命英烈和模范人物深邃浓厚的家国情怀,汲取奋斗前行的精神力量。

白色恐怖下,

母子“分梨”

“你看,这是我的大伯孙津川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那时候的他30岁左右,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一张黑白照片上,年轻脸庞上透露着决绝和坚毅。这个中秋节,86岁的孙以智轻轻抚摸着大伯孙津川的照片,将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孙以智告诉记者,年3月,孙津川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领导开展党的活动。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他不顾个人安危,迅速着手整顿党的组织,深入工厂、农村,号召党员承担工作任务,发动和组织群众,坚持斗争。经过艰苦卓绝的工作,一度沉寂的群众斗争在南京又活跃起来。7月,由于叛徒告密,孙津川不幸被捕。

“大伯是在年10月牺牲的,临刑前几天,正好是中秋节。”孙以智说,中秋节那天,孙津川的母亲带着月饼等食物前去探监,看到他被打得遍体鳞伤,不能躺也不能坐,靠着墙倚在角落里,忍不住大哭起来。母亲不停地喊着孙津川的名字,并拿出孙津川爱吃的梨递给他,可孙津川把梨子咬开,只吃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递给母亲,“分梨分离”,拿着那半个梨,就意味着母子从此分离,母亲眼泪夺眶而出,她懂得了儿子为革命献身视死如归的决心。

孙以智说,那年中秋节,关在同一间监狱的有14人,“有一位大学生因为思念女友,忍不住在一旁流泪,大伯便在一旁不停鼓励他:‘中秋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我们现在抛头颅洒热血,为了革命事业奋斗,就是为了将来让更多家庭团聚在一起。’”

年10月6日凌晨4点多,孙津川被宪兵从狱中提出,他一路高喊:“要杀就杀,枪毙我一个,还有十个,枪毙我十个,还有百个,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你们是杀不完的。”宪兵慌忙将一条毛巾塞进他的口中。到雨花台刑场后他被残忍杀害,牺牲那年才33岁。

关于大伯的一切,孙以智都是从奶奶那里听说的,在她心里,大伯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他对党的信仰和忠诚为整个家族树立了光辉榜样。年,在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工作的孙以智接受雨花台区实验小学的邀请,担任了该校“孙津川中队”的校外辅导员。40多年来,她一直都在各大中小学义务宣讲英烈事迹。孙以智希望,通过自己的宣讲,能让当下的青年一代明白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让烈士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又到中秋,

思念遥寄“英雄哥哥”

又是一年中秋节,76岁的淮安居民李爱云像往年一样,在哥哥李云鹏的微型雕像前,摆好了月饼,再慢慢将酒斟入酒杯,嘴里念念有词:“放心吧,我们生活得都挺幸福的。”

今年是李云鹏等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牺牲78周年。血雨腥风的岁月早已远去,可李爱云对英雄哥哥的敬仰和思念,却从未随着时间逝去。伴随着她的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慢慢在眼前浮现开来。

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扫荡”。3月18日清晨,驻扎在淮阴刘老庄的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发现敌情后,立即集合队伍还击敌人。在此次战斗中,李云鹏和所在连队的81位英雄全部壮烈牺牲。

“刘老庄战斗前,哥哥曾给家里寄过两封信,这成为家里亲人唯一的回忆。”李爱云家里最贵重的东西就是一只大皮箱。这只皮箱里,装满了李爱云平时用心收集的一些关于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英雄事迹的报刊文章。当然,最珍贵的还是大哥在年和年分别发给父母的两封家书。李爱云说,自打父亲收到这两封信后,大哥便杳无音讯,直到第二年,同在部队的表叔孙一涛寄来一封家书,告知父亲,大哥已经牺牲了。

家中一共兄妹6人,哥哥李云鹏牺牲的时候,李爱云尚未出生,但她从小都是听着哥哥的故事长大的,“父亲告诉我,大哥自幼聪明伶俐,能自己制作土枪,常和伙伴们拿着自制的土枪练习枪法,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枪要对准日本鬼子!’”每每听父亲讲到哥哥牺牲时的惨烈,李爱云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为了纪念大哥,父亲给其他兄妹5人都改了名字,每个人的名字里都加了一个“云”字,而她名字“爱云”便是敬爱大哥云鹏之意。

年,年仅21岁的李爱云怀着对哥哥无比敬仰之情,只身从老家徐州沛县来淮阴县刘老庄插队,因为这里是李云鹏烈士曾经洒下热血的地方。那年清明,她搀扶着年迈的父亲到哥哥长眠的烈士陵园扫墓,父亲在陵前老泪纵横,长跪不起,对她说:“你就留在这里,以后我会常来看你和大哥。”

此后,李爱云便深深扎根在这块土地上,立誓守护82位“烈士哥哥”一辈子。组织上关心她,特招她去参军,她没有去;推荐她去大学读书,她也放弃了;安排回家乡工作,她依然推辞,至今,已为烈士守灵52年。李爱云说:“这么多年,我对哥哥的思念之情没有停止过,每个中秋节,我都会去烈士墓上看望他们。八十二烈士将生命定格在青春年华,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照亮我们的前行路。”

和父亲过中秋,

一生只一次

在73岁的湖北省应城市老人程常青的记忆中,与父亲程履绎烈士团圆的时光屈指可数,“年,母亲抱着11个月大的我,在武汉码头送别匆匆赶往南京的父亲,这一幕是我一生最珍贵的时刻。”老人动情地说。

程履绎烈士,湖北应城人,年出生。他从小喜欢读书,天资聪颖。年,程履绎考入中央大学物理系,因经济困难休学一年,后重入中央大学就读。求学期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下,程履绎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深深认识到青年知识分子应该把自己无私奉献给祖国,坚定地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年4月程常青出生后不久,父亲两次回到应城过暑假,一家人度过了难得的团聚时光。年初,大势已去的国民党政府妄图将中央大学迁往福建,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进步师生发起了护校迎接解放的斗争。当时身处武汉的程履绎听说后,毅然告别妻儿,于3月下旬赶往南京,投身护校斗争。“那也是一个月夜,父亲在最后一刻赶上了从武汉开往南京的最后一班长江客轮,在甲板上向母亲挥手,大喊着‘再见,再见……’,谁知这一去就是永别……”

年4月1日下午,程履绎在参加和平请愿活动时被特务用铁器打成重伤。他的右臂折断,头骨破碎,虽医院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于4月2日下午6时22分牺牲,年仅28岁。在程履绎牺牲的21天后,古城南京迎来了解放,“可以说,父亲倒在了黎明之前。”程常青慨叹不已。

对于早早失去父亲的程常青来说,与父亲的团圆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望,但他早就在心中还原了父亲的伟大形象,也了解到他为了光明,为了解放,毫不犹豫地面向敌人屠刀的坚定抉择。“母亲生前常对我说,要是父亲还在的话,我们一家的生活可能完全不一样。但转念一想,正是有了像父亲这样的千千万万英烈们的牺牲,才换来了崭新、光明的中国,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自豪!”长大后,程常青继承了父亲以知识报国的遗志,他一直在应城从事教育工作,最后在应城市教委副主任的职务上退休。

海上月圆,

映照父亲的航迹

海上生明月,千里寄相思。每一个中秋节,海军指挥学院教授高晓星都会朝着大海的方向,深深怀念年在浙江东矶列岛海域牺牲的父亲高一心烈士。

“人民海军诞生70多年以来,在战斗中牺牲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就是我的父亲。当时的我,离4周岁还差4天。”今年已71岁的高晓星对父亲并没有太多的记忆,但通过查阅资料和档案,走访父亲的战友和亲友,父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犹如拼图一般,在他的脑海中完整起来,并显得无比高大。

高一心,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大桥镇一个贫苦家庭。抗战期间,长期受到老板压迫的小学徒高一心参加了新四军队伍,并于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队伍中,高一心勇敢地与敌人作战,多次立功受奖,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团副参谋长。年底,高一心所在部队编入华东海军,他不久也被任命为华东海军第七舰队“延安”舰政委。

从陆地猛虎变身海中蛟龙,高一心虚心学习海军业务知识,很快跻身人民海军第一代指挥员行列。年,他被任命为华东海军舟山基地战舰大队政治委员。年5月,华东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协同陆军解放了浙东海域的东矶列岛。5月18日晨,高一心所在的“瑞金”号护卫舰在执行任务时突遇国民党空军多架飞机轰炸。敌人采用了恶毒的超低空平桅轰炸方法,高一心亲自指挥炮手向敌机开炮。战斗中,一串罪恶的子弹打中了他。中弹倒下后,他顽强地再次站起来,用尽全身力气高呼:“同志们,狠狠地打!”最终,高一心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

为了保卫万里海疆,父亲高一心在31岁时就早早离开了自己的儿子。但在高晓星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印记却无处不在,来自蔚蓝大海的召唤时时回荡在耳边。“循着父亲的足迹,我也穿上了海魂衫,成为光荣的海军战士。”从海防前线到海军造船厂,再到海军院校,高晓星在海军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过。作为海军指挥学院教授,他在军事历史尤其是海军史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他还是位于泰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主要设计者,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的筹备和设计工作。

这一个中秋节是父亲离开后的第68个中秋节,“每个传统佳节,我都倍加思念父亲。”但作为军人,高晓星对“团圆”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八月十五明月高悬,月光下万家团圆,但无数的边防战士、海防战士警惕地守卫在祖国边疆,他们用个人家庭的‘不团圆’,换来了祖国的‘大团圆’,他们和我的父亲一样,都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

你最牵挂的岛,

一切都好

中秋节假期前一天,王仕花迫不及待上岛了。

此前的几天,她一直在外奔波。作为开山岛名誉所长,她刚刚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玉麦乡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和同为“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的卓嘎、央宗姐妹俩一起,将一面来自开山岛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赶回灌云县已经是9月18日凌晨1点,但天亮了,王仕花还是第一时间就上岛了。

“回家了!”脚踏上开山岛的土地,王仕花的心才能真正踏实下来。

年7月起,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以开山岛为家,与海水为邻,和孤独做伴,战胜常人难以承受的风雨和艰险,守住了外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和寂寞,坚守开山岛32年。

在王仕花的记忆里,每到中秋节这一天,寂静的开山岛就会变得热闹起来。“老王对团圆节特别重视,每年都会提前托渔民买来月饼,一家人喜滋滋地坐在一起吃。”岛上还没通电的那些年,一到晚上,月光格外明亮。一轮圆月下,老王还会给孩子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小玉兔的故事,一旁的王仕花也听得津津有味。

等到儿子六七岁下岛去上学之后,海上再升明月,孤岛又只剩下夫妻二人。但是,每到中秋节,他们吃着女儿托人带上岛的月饼,情不自禁聊着孩子们在岛下的新生活,有这一份长长的牵挂,好似就在身边的团聚。

他们在这里团聚,也在这里分离。年7月,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每个中秋节,都让王仕花更加思念老王。

王仕花说,陪着老王上岛的这几十年,她几乎失去了普通人的所有社会关系:离开亲人,失去朋友,也没有同事关系、邻里关系……老王一走,她才真正感受到孤独,“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

“守岛就是守家,守岛就是守国。”王继才生前的这句话,成了她最大的精神支柱。她发现,岛早已经刻在她的心里。

尽管年9月至今,开山岛上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值守民兵,但每次出门在外,她最牵挂的还是开山岛:岛上的小树有没有浇水,卫生有没有打扫干净……

过去,在王仕花心里,和老王在一起就是家。而如今,家国早已连接在一起,对于她而言,回到开山岛,就是团聚。

这个中秋节,王仕花还与开山岛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一起乘船上岛,自带制作月饼的食材和磨具,一起与守岛民兵们制作月饼。站在开山岛上,王仕花内心百感交集。“他走了3年了,但好像一直就在我的身边。”

皎皎中秋月,

映照支教路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也是很多支教老师最想家的时分。“想家的时候,会偷偷流眼泪。”海安市西场初级中学教师蒋蓉说。近日,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闪亮的名字——最美教师”发布仪式中,蒋蓉所在的滇西支教团队荣获了“最美教师”团队称号。

从年到年,蒋蓉和丈夫丁爱军随海安支教团队一起到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支教,连续5轮,整整15年,她将青春和爱都奉献给了宁蒗县的孩子。“虽然觉得亏欠女儿太多,很多个中秋节都没能和她一起过。但一走进教室,从那一双双眼睛里看到专注信赖,特别是不少孩子平时都喊我‘妈妈’,我又不忍离去……”

28岁的蒋蓉离开海安时,女儿才5岁,支教15年回来,女儿已经长成大姑娘了。这中间,蒋蓉虽曾3次把女儿带到宁蒗生活,但每次待的时间都没超过一年。因为蒋蓉实在太忙了!

一周32节课的蒋蓉,是学校里课时最多的老师,天没亮就出门,晚上看见星星才回到家。支教整整15年,几乎全年无休的蒋蓉只请过一次假。那是年中秋节前后,在宁蒗的蒋蓉接到了母亲的电话。这时候被她忽略的一个细节涌上心头。过去,爷爷都会一直把她送上车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而这次暑假探亲结束后,爷爷走到一半就回家了。

“你爷爷得了胃癌,他当时实在走不动了……”挂了电话,蒋蓉就往回赶。在颠簸的长途汽车上,晕车的她五脏六腑都要吐出来。等她回到家时,爷爷已经不能进食了。但是看到蒋蓉喂来的稀饭和水果,爷爷却真的张开了口。“你就赶紧出发,我在家里没事。”在家待了三四天后,爷爷就开始“撵”人。蒋蓉清楚地记得,她走的那天,爷爷坐在床上,眼睛望着窗外,和她挥手告别。

“我回到宁蒗第二天,爷爷就走了。”说到这里,电话那头传来蒋蓉抑制不住的哭声。

爷爷一辈子总是默默做事、替别人着想,这份精神力量,一直在蒋蓉身上生长。

在宁蒗支教15年,蒋蓉负责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长达13年。她因材施教,培养了多名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蒋蓉也时刻被温暖包围。年10月,他们刚到宁蒗没多久就遭遇了第一次地震。“夜里两三点,我们被震醒了,赶紧往外跑。当地学校的一位书记看见我们吓坏了,不敢回屋睡觉,就一直陪着我们,直到天亮。”而每逢中秋节,也总有当地的学生和家长,送来亲手做的月饼。“月饼很大一个,是用荞面做的,里面有核桃仁、瓜子仁等,月饼下面还垫了一张玫红色的纸……”

今年中秋节怎么过?蒋蓉蒙住了:“说实话,还没来得及想这个问题。”

原来,蒋蓉又要去支教了。9月6日,她刚刚抵达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民族中学。“教材的版本不一样,学生的情况也不一样。不少初一的孩子,26个字母还认不全。这些天我一直在备课,熟悉当地的情况。”

月是故乡明。但在蒋蓉看来,不管是在海安,在宁蒗,还是东兰县,头顶上高高悬挂的一轮圆月都是爱和责任。

策划:薛颖旦

撰文:陈洁于锋王慧-09-:00:00:0——感受革命英烈和模范人物的家国情怀一轮明月里,有穿越时空的“团圆”/enpproperty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49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