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网红校服织出壮乡脱贫梦南方新闻

■开栏语

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党中央为实现脱贫攻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年起,广东省派出由深圳牵头,江门、肇庆、湛江、茂名等四市参与的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结对帮扶广西壮族自治区8市33个国定贫困县区,助力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其中,深圳已帮扶百色和河池11县脱贫摘帽、村脱贫出列、万人口实现脱贫。

日前,南方日报发起“山海协作·共奔小康”调研采访,记者深入广西百色、河池一线,用接地气、带露珠的全媒体报道,记录粤桂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生动实践和给当地带来的喜人变化。即日起推出“深圳东西部扶贫协作一线报告”,记录跨越山海、携手攻坚的战贫图景,探寻消除贫困的中国密码。

广西河池东兰县,东兰校园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车间里,40岁的王秀丽坐在缝纫机前,给一件全新的深圳校服车边。

一年多前,在广东打工多年的王秀丽决定回村,领着5口之家搬进向阳新城移民家园,开在家门口的深圳“网红校服”厂,让她从村民变成现代产业工人。更重要的是,她还重拾久违的亲情,“在街对面,深圳新建了一个东兰深圳龙华小学,小女儿就在那里读书。”

和王秀丽一样,居住在向阳新城的户多名贫困户,正在适应他们的新生活。缝纫机织布声,家中老人的呼唤,孩子朗朗读书声,和着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在壮乡的逶逦山谷中交织回荡。

回家,脱贫,再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愿望。

扶贫车间建在贫困群众身边

广西东兰校园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女工们脚踩缝纫机快速运转。这里生产的每10件校服中,就有3件运往深圳。那些穿上新校服的深圳孩子也许没想到,这些曾被诸多明星代言的“网红校服”,每一针一线背后,正在织就数百名工人的新生活。

深圳挂职干部、东兰县委常委、副县长郭志丰告诉记者,经过当地调研,扶贫工作组发现壮乡姑娘普遍心灵手巧,但不少人还在从事体力活。在向阳新城扶贫移民家园,一些居民告诉他,小孩在家附近读书很方便,就是家附近不好找工作。“很多人外出打工,导致很多留守儿童没人陪伴,空巢老人没人照顾,夫妻分居没法团聚。”

只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扶贫安置点援建扶贫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才能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一个项目的引进快速推进。深圳伟奇服饰有限公司是龙华区一家民营企业,每年生产余万套校服,销往深圳和福建等地,产值达10亿元。疫情期间,校服产业逆势上涨,龙华区对口东兰县扶贫协作工作组将企业引进来,投资1.08亿元建设扶贫子母车间。

“我们在疫情期间逆行开业。”公司负责人黄景东告诉记者,分布在向阳新城移民家园扶贫母车间、隘洞镇红水河商贸城扶贫子车间、长江镇扶贫子车间迅速建设投产,母车间从签约到投产仅用8天。“目前总投资已近万元,校服半年产量已达25万套。”

这些车间解决了多人的就业难题,其中六成是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车工王秀丽是其中之一,她曾在海南、广东打工多年,是一家5口的主要经济支柱。为了孩子读书,这个贫困家庭从兰木山搬进了新家。

“如今我们住的房子在31层,家里有平方米,下了电梯就到厂里,几分钟的距离。孩子就在隔壁深圳援建的东兰深圳龙华小学读书。”王秀丽告诉记者,如今月收入有多元,感觉很值得。“深圳速度”这个词对她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多年打工后回到家乡,她才有了切身体会。

异地搬迁、“网红校服”车间、一街之隔的学校,这些让村民变成了现代产业工人,增收脱贫的同时更收获了久违的亲情。

“雨露计划”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

在河池东兰县,深圳正帮助这里打造一个“服装产业林”,并开展一项针对致富带头人的“雨露计划”。

除了已经加速建设的子母扶贫车间,深圳还用粤桂帮扶资金在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或完善了泗孟乡、大同乡、金谷乡、切学乡、花香乡、巴畴乡、武篆镇、长江镇、隘洞镇、三石镇10个乡镇级扶贫子车间。

“先富带动后富”,深圳扶贫干部还助力东兰实施“雨露计划”,培养百名创业致富带头人。“我们利用今年粤桂帮扶资金,委托广西东兰校园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等公司‘以工代训’培养当地名贫困群众成为校服生产骨干,引导她们从向阳新城扶贫母车间领取裁好的布料带回乡镇村扶贫车间或家庭作坊二次加工,保质保量完工送回扶贫母车间。同时在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个。”郭志丰说。

小服装背后有大产业,壮乡村民正成为“林中雨露”。戴晓晓徐峰杨磊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94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