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花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41216/s9uswpk.html浙江温州早在14世纪的明朝就是著名的抗倭之乡。在明朝抗倭战争中,最出名的人物当然是戚继光,但真正称得上“抗倭第一人”的则是汤和,正是汤和最先将温州建成了抗倭重镇。汤和抗倭时的日本处于所谓“南北朝”的混战时代,从岛内流亡出来的溃兵败将,伙同日本浪人、奸商等人乌合成海盗集团,温州等沿海地区经常受到他们的侵扰。那时的倭患虽然还没有后来嘉靖年间那么严重,但仍然引起了朱元璋的重视,他派信国公汤和前去东南沿海部署防务。正是汤和的这一去,在浙江温州留下一个传承年的重要节日——“汤和节”。如今,当地一位97岁的抗战老兵是这一民俗文化节的主要传承人。当年,汤和到任后在天津至浙江的万里海防建立了59个卫所,征发五万兵卒在各处卫所驻守。在这些众多的卫所中,温州磐石卫宁村所是十分显眼的一个,汤和就曾在那里亲自坐镇抗倭。汤和将宁村所建在江海交汇的平地上,从各地征发一千余名士卒到那里修筑城堡,他们平时亦兵亦民,遇到倭寇来犯便上阵杀敌。当年抗倭勇士战死沙场后的埋骨之地,如今已是宁村的烈士陵园里,英雄们的忠骨一直长眠在他们战斗的地方。宁村作为“汤和节”的发源地,在数百年间也一直继承和发扬着抗倭文化。▲温州抗战老兵潘庭槐但在几十年前,宁村的汤和节曾一度中断。后来在当地一位抗战老兵的努力下才得以恢复,这一民俗文化也在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位传承着家乡抗倭文化的抗战老兵名叫潘庭槐,今年已经是97岁的高龄。遥想当年卢沟桥事变发生时,正在温州瓯海公学读书的潘庭槐年仅17岁,他毅然选择报考中央军校第十七期并被录取。可不幸的是,潘庭槐的母亲在当时去世,为母守孝过后,中央军校的入伍日期早已截止。但潘庭槐投笔从戎的决心并没有改变,他随后又考上了宪兵学校,成为执行战场纪律的“军中警察”。▲潘老在家中与阔别70年的战友重逢年浙赣战役爆发,潘庭槐所在部队从安徽向浙江战场开进,部队行至弋阳县时向据守城内的日军发起进攻,潘庭槐随同所在的宪兵营作为第二梯队参加了攻城冲锋的战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除了战场督战和直接参加战斗外,潘庭槐以其特殊的宪兵身份,与当时许多风云人物有过交集。最令潘庭槐难忘的莫过于陪张学良打球,帮叶挺买花生,以及亲历南京受降仪式,目视冈村宁次低头而去。张学良在年时被软禁在宁波奉化溪口,当时身为衢州宪兵队长的潘庭槐有一段时间也驻在溪口,与张学良有过接触。潘庭槐回忆说张学良很喜欢打排球和篮球,人不够的时候会喊他一起打球。叶挺将军在“皖南事变”后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负责看押的宪兵排里有人是潘庭槐的朋友。潘庭槐在走访朋友的过程中,与这位北伐名将有过不少接触。他回忆说叶挺将军被关在一间简陋的密室里,他得知叶挺将军喜欢吃花生米,就经常买一些带进去送给将军。▲受降会场:前为冈村宁次,右为潘庭槐年9月,日本战败后的受降仪式将在南京举行。潘庭槐被所在部队挑选为敢死队长,率领30名敢死队员各带德式20响驳壳枪和发子弹,从江西南城乘飞机前往日军云集的南京。据潘庭槐回忆,他们在南京下飞机时每个人的枪都是子弹上膛的,“如果日本人不听话,我们是要和他们干的”。9月9日,何应钦在南京陆军总部大礼堂主持受降典礼,潘庭槐率领敢死队负责会场的安保,他们幸运地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执行完受降仪式的安保任务后,潘庭槐被分派到南京下关担任宪兵分队长,但随后国内的形势风云骤变。潘庭槐在执行完一次押送日军战俘回日本的任务后,内战的阴云已经密布沧桑的国家,他不愿参加内战而选择退伍,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温州。▲潘老展示当年受降仪式上的照片虽然从那之后潘庭槐彻底离开了军队,但这位从抗倭之乡走出来的抗战老兵,并未停止他的革命事业。20多年来,潘庭槐依靠他的微薄收入和儿孙的孝敬钱,孜孜不倦地在迟暮之年从事着宣传抗战历史的工作。如今九十多岁高龄外出宣讲已经非常不便,但靠着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积蓄,潘庭槐在家乡办起了一间“草根抗战展览馆”。他办展览的地方在宁村宗祠的二楼,是一处约平方米的房间。在简易展馆的四周墙壁上,挂满了潘庭槐收集和制作的各类抗战实物、图片等资料。▲潘老在自建展馆内向孩子们讲述抗战历这间“草根抗战展览馆”或将是潘庭槐最后的“抗战阵地”,他用接待一个个参观者的方式,演绎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的故事。▲潘老重回日本投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