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

  本报记者程瑾倪伟

  渭南,一片厚重的红色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独特的红色文化。

  渭华起义旧址、永丰革命烈士陵园、富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在这片土地上深深镌刻下共产党人奋斗的足迹,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和悲壮激越的战争遗存,为秦东大地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陕西省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我市有47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入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传承弘扬、保护利用工作,各县(市、区)不断创新活用,突出地域特色,擦亮红色品牌,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助推渭南红色资源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

  深挖共建红色矿藏愈加丰富

  渭南是一座精神富矿,随着全市红色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矿藏”愈显丰富。

  渭华起义声震西北,迅速燎起革命之火;八路军师誓师东渡黄河,勇敢扛起民族大义;永丰战役硝烟弥漫,为解放陕西再添新功。渭南还是我党宣传马列主义、在陕西建立党团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革命战争年代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如何引导各县(市、区)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为谱写渭南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我市精心部署,高位推动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弘扬工作落实落细,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之初,市委宣传部就积极组织开展“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主题采访活动,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典型宣传等形式,推动全市干部群众在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中用好红色资源,汲取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了革命文物保护工程,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测绘机构开展黄河流域革命文物调查,不断充实发现革命文物数量,同时不断完善红色旅游规划体系,建立红色旅游发展协调机制,打好渭南红色旅游牌,推动红色资源和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助推党史学习教育热在群众、火在基层;渭南日报社联合省文物局开设“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专栏,全面介绍了我市革命文物的历史和现状,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据介绍,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渭华起义纪念馆、富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代楷模”红一连连史馆等革命文物场馆接待人数突破30万人次。全市各地共举办“永远跟党走”渭南红色故事巡回宣讲、“品读红色经典共庆百年华诞”等主题读书分享活动余场次,不断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4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其中。

  传承发扬红色文化魅力凸显

  一个个红色人物、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处处红色旧址背后的红色故事,无不传递着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如何讲好红色故事、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好地了解先辈们的革命事迹,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我市各地依托红色资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接收到生动的爱党爱国教育。

  ——澄城县:红色剧场唱响“主旋律”。创新剧场党课是澄城县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他们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以大型原创秦腔《张富清》剧情为线索,以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开党史学习教育,综合运用秦腔唱段、史料图文、现场讲座等手段,生动展示了张富清年在战争年代光荣入党、屡立战功,在和平建设时期深藏功与名,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生历程,讴歌了老英雄张富清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深藏功名、朴实淡泊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蒲城县:红色场馆成为“主阵地”。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伊始,蒲城县纪委监委就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会场“搬进”永丰革命烈士陵园。同时,县域内的杨虎城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热门打卡地,吸引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观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蒲城县各类红色场馆共接待团体余家,参观人数超3万人次。

  ——合阳县:红色氛围成为“主基调”。“庆百年华诞学中共党史讲合阳故事”“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奋力谱写合阳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在合阳县各个路口、街道、村庄随处可见这样的宣传标语标牌,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墙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68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