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排红村排芭庄曾经是一个偏

上林县的镇圩瑶族乡排红村排芭庄曾经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不足为外人道也”。然而自年,该村提出建立文明村以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它以坐拥自然和人文环境双重之美,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八方来客前来参观、取经。近日,记者也慕名前往这个名声在外的小山村。

据悉,村口的两棵大榕树在年大炼钢铁运动中险些遭遇不幸。后来一位德高望重的韦善力老人拼尽全力将它们保留了下来。“绿树成荫,福泽后人。”这件事一度传为美谈,后来的村民也效仿老人,尽力保护村里的古树。

“良禽择木而栖。”不远处,离村子大概百米远的地方,一座小山上灌木丛生,只见几棵大树屹立山间。记者爬到山头,忽见数百只小鸟展翅飞过。不一会儿,它们又结伴飞了回来,栖居在大树上。令人不禁感慨“这里真是一个风水宝地”。排芭庄经联社主任韦兰坚告诉记者:“村子后面的山上时常还有野生动物出没。”村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可见一斑。

老人们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三五成群地来广场散步、聊天。大约半个小时后,只见一位阿姨从村口开始扫地,不一会儿又陆续有几位老人加入到这支环保队伍中。原来,排芭庄有个传统:老人们干完农活后,还会三天两头自发地打扫村里的公共场所。

此外,村口还有一座三层楼高的幼儿园,非常漂亮。以前这里是一所小学,后来小学撤并之后,这里就成为幼儿园,是整个镇圩瑶族乡留守儿童的乐园。秋千、滑滑梯等各式各样的设施,在这个校园里都能见到。老人和小孩一同在村口玩乐的情景,和谐而温馨。

不仅如此,排芭庄还有一个令人艳羡的人文环境。排芭庄是一个瑶族人口聚居地,大姓韦氏。据排芭庄经联社主任韦兰坚介绍,他曾经在《韦氏通书》一书上了解到,这里的瑶家先民是于年从东兰县迁移而来,至今已有将近年的历史。

由于排芭庄有着悠久深厚的瑶家文化底蕴,为此,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村民还整理出一间教室作为上林镇圩瑶族乡民族团结陈列馆,陈列馆里摆放着从各家各户中搜集的瑶家文化古董,有展现瑶乡历史悠久的生产生活、衣食起居等方面的用具,其中包括梳妆台、煤油灯、纺线、打渔器具、磨制草药的药桶等。

著名学者费孝通曾经分析社会可分两种:理俗社会和法理社会。在排芭庄这个小小的乡土社会里,一群老人根据旧日礼俗制定了一系列的乡规民约,并创新地提出了建设文明村的想法,为村子的改变立下了汗马功劳。几十位老人成立了四个组,分别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57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