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拔群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革命家,他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建国后,韦拔群烈士的故乡东兰县政府重新修缮了韦拔群烈士故居,在屋内竖起了一尊韦拔群烈士的半身雕塑,在故居的右下方,是韦拔群烈士的坟墓,墓室用水泥围盖起来,虽然并不气派,但是看起了非常庄严。值得一提的是,在韦拔群烈士故居的不远处,便是当地有名的神庙,名为“红神庙”,“红神庙”是韦拔群烈士遗骸的原葬地,当年韦拔群烈士牺牲后,为了不让敌人糟蹋他的遗骸,当地老百姓便将遗骸葬在了这里,并在上面搭起了“红神庙”。每月的初一、十五,人们便会到庙里来祭祀,悼念韦拔群烈士,时至今日,这也成为了当敌人的习俗。那么,韦拔群烈士是怎样一个人?他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他又是因何牺牲的?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韦拔群烈士。
韦拔群出生于广西东兰县,当地人喜欢叫他“拔哥”,韦拔群从小便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有一次,杜家的小儿子杜八欺负一个小姑娘,韦拔群听说之后,马上找到了杜八,一把揪住了他的衣领,一拳打在他的脸上,打得杜八鼻青脸肿。杜八哭着喊道:“你瞎了眼睛,我回家就告诉我爸爸,他一定会打死你!”韦拔群一点儿也不慌张,反而猛地一推,将杜八推倒在地上,说道:“去告诉你爸爸,就说我是景阳岗武二郎!”不仅如此,韦拔群还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他看邻居们有苦难,就从祖父的“钱柜”里偷偷地拿钱接济,后来被祖父抓了个正着,祖父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
年,韦拔群进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组织上将他派到东兰县从事地下工作。为了培养农运干部,韦拔群在北帝岩的石洞内开办了“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一时之间,当地的农民们都踊跃参加,东兰县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不过,这也引起了当局的注意,东兰县长黄守先亲自来到北帝岩,拜访韦拔群,说:“拔群兄,我们想请你担任东兰县参议长,你看意下如何?”韦拔群知道这是“利诱”之计,笑着说道:“我韦拔群是天生的矮骨架,当不得官,恐怕要让你失望了。”黄守先没想到韦拔群会拒绝得如此干脆,脸色非常难看,怒道:“既然你不肯当参议长,那么你拿什么名义在这里组织农民协会?”韦拔群冷笑道:“县长,你们是请我去当参议长呢?还是向破坏农运?请说清楚!”此后,黄守先也不再自找没趣,灰溜溜地离开了北帝岩。
在韦拔群的影响下,当地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了农民运动,年,中央派张云逸、邓斌进入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举行了百色起义,后成立了红七军、红八军,韦拔群被任命为红21师师长。然而,由于敌人的实力太强,红军部队损失惨重,河池整编之后,红七军军长张云逸决定率部北上,不过,韦拔群被留在了根据地,继续打游击战,当时韦拔群的手中只有一个连的部队,全连只有30多把枪,不可谓不艰难。值得一提的是,在离开根据地之前,张云逸曾对韦拔群说道:“你留下来,将来的工作会更加艰巨,你一定要保重身体!”韦拔群目光坚定,说道:“你不用担心,这里我非常熟悉,走了一千,会有一万。”张云逸点了点头,又说道:“你这人太重感情,这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以后你一定要小心行事!”
一语成谶!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张云逸临走前的一句话,果然在不久之后应验。红七军北上之后,白崇禧集结两个军的人马,对根据地展开了第二次“围剿”,韦拔群带着红军与敌人玩起了“捉迷藏”,将敌人搞得晕头转向。不过,由于敌人人数太多,韦拔群最终只能带着部队转移到了大山之中,有一次敌人搜山,韦拔群避无可避,于是戴上斗笠,披上蓑衣,化妆成老人的样子,敌人盘问:“你是干什么的?”韦拔群装成老人的样子,咳嗽了一声道:“报告军爷,现在兵荒马乱的,家里没吃的,我上山找点野菜充饥。”敌人信以为真,释放了韦拔群,就这样,韦拔群化险为夷。
年,韦拔群带着警卫员罗日块来到了东里村,当时韦拔群有一个侄子名叫韦昂,他在韦拔群的手下担任警卫队长,韦拔群对韦昂非常看重,他还帮韦昂娶了老婆。然而,韦昂却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当时敌人找到了他,说只要拿下韦拔群的头颅,就赏赐他大洋,韦昂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此后,韦昂跟着韦拔群、罗日块住进了山上的一个洞穴里,当天晚上,韦昂趁韦拔群熟睡之际,朝他的胸膛射了一枪,韦拔群当场牺牲,年仅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