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年代,为千年古邑福清遗留下了深厚的红色文化遗产和珍贵革命遗址。目前,全市已公布的福清红色文物有15个,其中省级1个、县级6个、本级文物保护登记点8个。这些红色“符号”成为了人们追思革命先辈,感受鲜活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同时,让红色基因融进血脉,激发起新福清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福清红色革命文物
罗汉里闽中游击队旧址。位于一都镇普礼村罗汉里自然村,罗汉里游击根据地是闽中游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中央军委确认的南方8省15个独立游击根据地之一,是闽中游击第一支队的驻地,也曾是中共闽中特委之驻地,在闽中地区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闽中罗汉里游击根据地如今被开辟为福清市最重要的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实践基地之一,罗汉里革命纪念馆陈列图片60余张、文字说明40余幅、文物30余件,详细记录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闽中特委和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支队在罗汉里根据地为谋求人民福祉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丰功伟绩。
福清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瑞云塔附近,始建于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平方米。年2月25日,被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清市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阳下街道漈头村,于年建成,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平方米,陈列物品共件,其中,实物68件,文字图片74幅。馆内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放映“福清革命史”电视教育片,以沙盘展示福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遗址、遗迹的分布场景。
陈氏祠堂(漈阳书院)。即福平沿海抗日游击第八中队驻地旧址,位于阳下街道漈头村陈氏支祠内。年,经乡亲自愿集资,按原貌修葺了古祠。陈氏祠堂、漈阳书院与福清市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近在咫尺,相互呼应,环境优美。陈氏祠堂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年重建;漈阳书院系陈氏祠堂的附属部分。祠堂和书院建筑面积共平方米,目前保存状况良好。
陈炳奎烈士陵园。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漈头村。年3月被中共福清市委、福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清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修建陈炳奎烈士陵园,与福清市漈头革命历史纪念馆同时建设,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3.5亩。
解放福州作坊山战斗纪念园(德胜亭、德胜公园)。位于阳下街道作坊村。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年5月,福州市委、市政府与福清市委、市政府在作坊山兴建“德胜亭”,福建省军区原司令员卢福祥老将军为“德胜公园”和“德胜亭”题名。
戴祥滋的故居及戴氏宗祠。位于福清市音西街道云中洋村岭口自然村北部山坡上,为四合院式民居。建于民国初期,该宅规模较大,建造装修讲究,屏门上方及轩廊、梁架等处均雕刻有精美的图案。
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年7月。位于高山镇正东米的小山丘上。年2月25日,列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4月被中共福清市委、福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清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余长钺烈士纪念碑。建于年2月。位于阳下街道阳下村公路旁。系中共福清县委和福清县人民政府为纪念革命烈士余长钺而建。碑高约6米,周围占地面积平方米。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关寨。位于东山村后的山坡上,建于清乾隆元年(年),年被列入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现已成为特色红色旅游景点。
为深入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铭记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革命故事,感受红色文化的真谛和力量,福清市革命史研究会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通过祭奠革命先烈、编辑刊物、召开纪念活动、看望慰问老游击队员及老同志、捐助困难革命后代等一系列活动,宣传福清革命历史,传播福清革命传统,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让红色精神润物无声,推动福清红色文化赓续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福清市革命史研究会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推进“五个一”项目,通过编写红色文化图书、设立红色文化保护点、修缮红色文物、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举措,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